一、放大學生的優點

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親的朋友能幫自己找一份謀生的差事。

“數學精通嗎?”父親的朋友問他。青年羞澀地搖頭。“歷史、地理怎麼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頭。“會計怎麼樣?”

父親的朋友接連地發問,青年都只能搖頭告訴對方——自己似乎一無所長,連絲毫的優點也找不出來。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寫下來吧,我總得幫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寫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轉身要走,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輕人,你的名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只滿足找一份餬口的工作。”

把名字寫好也算一個優點?青年在對方眼裏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數年後,青年果然寫出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18世紀著名作家大仲馬。

世間許多平凡之輩,都擁有一些諸如“能把名字寫好”這類小小的優點,但由於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說是一點點地放大它了。每個平淡無奇的生命中,都蘊藏着一座豐富金礦,只要肯挖掘,沿着它也會挖出令自己都驚訝不已的寶藏……

【點評】: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都至少有一個第一,這個第一可能是全校第一,可能是全班第一,至少也是全小組第一。對於這名學生來說,這就是他的寶藏。只要教師願意挖掘,一定可以挖出一個令人驚訝的金礦。

二、“熱愛”的奇蹟

美國西部電器公司委託著名的梅奧教授,希望他能使下屬的一家工廠裏的女工提高生產效率。

根據這些工人從事的非常單調的電磁鐵繞線圈的工作,梅奧提出下午讓工人們有10分鐘的喝咖啡的休息時間,結果產量立刻增長。這時,梅奧進一步在上午也給工人10分鐘喝咖啡的休息時間,生產再次增長。

但是,梅奧沒有就此罷手,他開始宣佈取消了下午的休息時間,產量仍在增長;接着他又取消了上午的喝咖啡時間,但是產量繼續增長着,工人們沒有抱怨和怠工現象。這是爲什麼呢?

這項工作的確是單調枯燥的。當有了休息後,工人們都喜歡這一段輕鬆愉快的時間,他們互相說笑着,談論着感興趣的話題。當聽到梅奧向她們解釋了她們在參與一個實驗。

她們就感到自己正在一個有意義的程序中工作,有光榮的參與感。不知不覺中她們熱愛上了這項工作,熱愛上了這個集體。

於是這推動了工業心理學一個新的探索:熱愛或興趣似乎比休息、增加報酬等更能提高人們的生產力。熱愛讓我們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而精神都住在一個自由、美麗的天堂裏。熱愛應該成爲我們的生存內容之一。

【點評】:學生熱愛學校嗎?熱愛學習嗎?他每天所做的事情是否是他所熱愛的?如果他們暫時還不熱愛,可以向梅奧教授學習,改變一下組織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感到他們正在參與一項有意義的實驗或競賽。

榮譽感會使人不知不覺地捍衛這個集體,捍衛他們的學習。問題是:我們自己熱愛這項工作嗎?我們熱愛教書嗎?我們是否在享受我們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光?如果不是,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三、變罰爲獎

美國有個著名的植物園,裏面種滿了各種珍奇名貴的花卉,每天都有大批遊客前來觀賞,但時有花卉不翼而飛的事發生。爲此,管理人員在植物園門上方豎起了一塊告示牌:“凡檢舉偷竊花卉者獎金200美元。”

打這以後,植物園再未出現過丟失花卉的現象。有好奇的遊客問管理人員,爲何不寫成“凡偷竊花卉者罰款200美元”。管理人員若有所思地答道,如果那樣寫的話,只能靠我們有限的幾個人去看管,而這樣,就可能充分調動遊客,使幾百幾千甚至更多的人蔘與我們的管理。而且,還會讓動機不純的人產生一種“四處都有目光”的懼怕心理。

變罰爲獎,變管住人人的被動局面爲人人蔘與管理的主動局面,這着實讓人拍案叫絕。事實上,這只是源於管理人員轉換了思維角度,巧妙地改動了一下管理的支點。

【點評】:對於學生的行爲規範管理,很多老師採取的是扣分制,即違反了哪一條扣幾分。其實採用加分制更好,做到了哪幾條加幾分。最後不是看誰扣分多,而是看誰加分多。

靠堵永遠解決不了問題,獎勵雖然不能杜絕所有的不良現象,但是作爲一種引導,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減少不良行爲。變罰爲獎,我們不妨都來試試看。

四、解決問題的方法

美國首都華盛頓廣場的傑斐遜紀念館大廈年久日深,建築物表面斑駁陸離,後來竟然出現裂痕。雖然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但仍無法遏制。

後來專家調查發現:沖刷牆壁所含的清潔劑對建築物有酸蝕作用,而該大廈牆壁每日被沖洗的次數,大大多於其他建築,受酸蝕損害嚴重。

但是,爲什麼要每天沖洗呢?因爲大廈每天被大量鳥糞弄髒。爲什麼這棟大廈有那麼多鳥糞?因爲大廈周圍聚集了特別多的燕子。爲什麼燕子要聚在那裏?因爲大廈上有很多燕子愛喫的蜘蛛。

爲什麼這裏的蜘蛛多?因爲這裏有很多蜘蛛愛喫的飛蟲。爲什麼這裏飛蟲多?因爲飛蟲在這裏繁殖得特別快。爲什麼?因爲這裏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

爲什麼?塵埃本無特別,只是配合了從窗子照射進來的過於充足的陽光,形成了特別適宜飛蟲繁殖的溫牀。大量飛蟲聚集在此,以超常的速度繁殖,於是給蜘蛛提供了大量的美餐,於是燕子飛來了……

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簡單:拉上窗簾,擋住過分充足的陽光。

【點評】:有學生坐在教室裏煩躁不安,看書寫字都效率很低。題目一做就錯,思維極不敏捷。

爲什麼會煩躁?因爲精力不能集中。爲什麼精力不能集中?因爲他對學習產生了厭倦。爲什麼會產生厭倦?因爲他在教室裏已坐得太久?爲什麼會做這麼久?因爲我們規定的。

我們爲什麼會這麼規定?因爲希望學生多學習一點知識。爲什麼學生反而學不進呢?因爲當人的一些正常需求沒有滿足時,他什麼都做不好。

他的正常需求是什麼?只是出去玩一會兒。那麼,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很簡單了,放學生出去玩一會兒,再次回來的時候他就更有效率了。

五、最有效的懲罰

我每天都要經過那條巷子,巷子口常有人亂倒垃圾,於是牆上就出現了一行字:請不要亂倒垃圾。垃圾還是倒了一堆,於是第二天那行字改爲:此處禁止亂倒垃圾。垃圾還是倒了一堆,於是第三天那行字改爲:此處倒垃圾者罰款五元。垃圾還是倒了一堆,於是第四天那行字改爲:此處倒垃圾者罰款一百元。垃圾還是倒了一堆,於是第五天那行字改爲:此處倒垃圾,全家死光光。

第六天,那裏沒有一點垃圾,以後也沒有。———這就是我們的左鄰右舍:可以不認道德,可以不睬權威,可以不理法制,最終卻被迷信收服。

【點評】: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是否也碰到這樣的問題:什麼樣的話語對學生最有效?也並不是惡狠狠的話語就一定有效,我曾見過學生當着教師的面摔門而去的場景。

苦口婆心的話語呢?這世界上苦口婆心的母親太多,而真正聽話的兒子卻又太少。我也曾見過一位教師和藹耐心地對一名學生作了兩個多小時的思想工作,學生最後卻睡着。

教師要考慮的是,什麼樣的話語最能打動孩子的心?你有沒有過輕輕的一句話讓學生淚流滿面的經歷?有沒有一聲棒喝驚醒夢中人的成功?最有效的話語沒有固定的模式,同樣的一句話有些人毫無感覺,有些人卻回味不已。

在懲罰學生之前,你要知道學生怕什麼?你的懲罰他怕不怕?如果他根本不在乎,那麼趕快換一種懲罰。

如果學生天不怕地不怕怎麼辦?用心去找,總有他怕的東西。他不怕罰款總怕迷信吧,他不怕處分總怕失去自由吧!努力去找,找到他怕的東西,那個東西就是你的法寶。

六、“每桶四元”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裏,有一位小職員名叫阿基勃特。他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元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而他真名倒沒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大感驚訝地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揚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這實在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可在偌大的公司裏,只有阿基勃特一個人愉快地堅持着去做了。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華、能力在他之上的人,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成功是一種習慣。並不是非得要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獲得成功。從小事做起,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直到讓做好小事成爲你良好的習慣,你便具備了成功者的品質。

【點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學會的一項課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當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分化時,我們便會看到習慣在其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應該將良好習慣的養成作爲第一學期學生工作的重點。磨刀不誤砍柴功,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好習慣便能夠成就人,而同樣的一個小小的惡習足以讓人墜入深淵。

七、打破“信念障礙”

數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爲要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一九五四年,羅傑·班尼斯特就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

他之能創造這項佳績,一來得歸功於體能上的苦練,二來是得力於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經在腦海中多次模擬以四分鐘時間跑完一英里,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爲強烈的信念,因而對神經系統有如下了一道絕對命令,必須全力完成這項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認爲不可能的事。

誰也沒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紀錄,卻給其他的運動員帶來無比的影響,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打破四分鐘跑完一英里的紀錄,可是在隨後的一年裏竟然有三十七個人進榜,而再後面的一年裏更高達三百人之多。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個新的依據,大家所認爲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

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個新的依據,大家所認爲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

人們常常會對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產生“自我設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爲過去曾經失敗過,因而對於未來也不敢寄望會有成功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沒有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目標,對於願望能否實現心存疑慮。長久下來他們便開始學得務實,而終於平庸。

【點評】:在學生們都很努力但是卻無法取得明顯進展的時候,教師可集中力量幫助其中一名學生取得突破。一個人的突破往往會帶動一大批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一個班級裏,教師往往無法顧及到全體,班級裏總有極個別優秀的學生,也會有一些不上進的學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而更廣大的是中間一批不沉不浮可沉可浮的學生。

這批學生有向上的願望,但離那些班級裏的頂尖高手有較多距離,無法望其項背。反而若是他們之中有一人取得成功,對其他人的促進作用將會是巨大的,大家必將羣起而效仿之。如此,教師的工作便可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之效果。

八、換個角度看學生

有一位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賣傘的,小兒子是賣布鞋的。天晴了,老太太就要哭了,爲什麼呢?她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了。下雨了,老太太也照樣要哭,她又擔心小兒子的布鞋賣不出去了。

有一天,一位和尚瞭解了情況後,他就對老太太說:“老太太你別哭了,天晴了,你要想到你小兒子的布鞋就賣得出去了;下雨了,你又要想到你大兒子的傘就有人買了。”聽了和尚的話,老太太就不哭了。從此以後,老太太就笑口常開了。

【點評】:對呀!對待“差生”,我們老師何不學習那位和尚,對待優等生,我們又何不學習那位老太太呢?

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教師何不多去找找“差生”的優點,而少找找“差生”的缺點呢?同時,也請你別忘了,人無完人,對待優等生,我們也不要只知道一味地表揚,何不找找他們的缺點,使他們變得更完美呢?

來源於校長視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