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說到喝茶,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會是鳳凰單叢茶。事實上,潮安區的登塘鎮也算是茶區,不過那裏出產的是“炒仔茶”,與鳳凰茶相比,別有一番風味。

大葫蘆村海拔500米以上,村裏的茶園面積超過1000畝。今年從3月底開始,茶區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春茶採摘期。

炒仔茶的曬青與鳳凰茶不同,曬青時間較短,茶葉不能曬蔫。曬青後的茶葉,經過浪青、殺青、揉捻等工序,就可以進入炒幹階段。據瞭解,炒仔茶屬於不發酵的炒青綠茶,火工控制極嚴格,成品以色澤翠綠鮮活爲佳。

茶農 邱鎮炳:

炒茶第一要講究火候,剛開始入鼎的時候要猛火,大概有六七成乾的時候就要降低溫度。炒茶一般都要炒15個小時以上,要炒出來的茶葉好看,就要勻速慢慢滾動,這需要一個時間段。

炒制好的茶葉上面都附有一層白色粉末。據介紹,炒仔茶用的雖是綠茶的做法,追求的卻是烏龍茶的沖泡效果。因此復炒和烘乾的溫度和時間要高且長,表面附帶的這層白粉則是因爲長時間高溫下烤制而形成的。

茶農 邱鎮炳:

不同的品種,做出來的炒茶口味也不一樣。例如鋸朵、宋種和八仙,品種不同,口味也不同。還有一些好的茶葉種植在高山,跟低山的口味也不一樣。

邱鎮炳年近六旬,是當年到大葫蘆村下鄉的知識青年,因爲對這裏有着特殊的情感,輾轉多地最終還是回到了這裏,成了一名茶農,他看中的正是炒仔茶的獨特韻味,而且炒仔茶具有陳放越久,滋味愈加甘醇的特點。

目前,炒仔茶以銷揭陽、汕頭、豐順等周邊地區爲主。近年來,大葫蘆村成立了茶葉合作社,利用集體的力量,改進茶葉包裝、註冊商標、擴寬銷售渠道,促進炒仔茶的產業化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