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在西拉姆院士項目實驗室內做相關測試。丁 之 攝

霧霾來了,我們是該談霾色變,還是該迎霾而上?青島國際院士港的西拉姆·拉瑪克里西納院士團隊利用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技術研製的產品,給出了一種解決方案。

西拉姆·拉瑪克里西納院士是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印度國家工程院院士,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納米纖維和納米技術中心主任。長期以來,西拉姆院士從事高分子複合材料、生物複合材料、靜電紡絲納米纖維的加工和表面功能化的研究,被業界稱爲納米纖維靜電紡絲之父,主要爲該項目的研發和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持。

據介紹,該項目致力於提供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新材料的整體工業解決方案及納米纖維新材料在生活民用、工業化工、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產業化開發。“我們計劃從生產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設備入手,進而生產納米纖維產品,伴隨着中國的‘一帶一路’利好,開拓國際市場。”西拉姆院士介紹。

防霧霾紗窗和口罩,就是西拉姆院士項目發佈的成果。“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材料是直徑分佈在幾十至幾百納米範圍內的纖維材料,防霧霾紗窗就是在普通紗窗表面覆蓋一層孔隙率達80%,每平方釐米密佈了百萬個微孔的納米纖維膜,孔徑分佈在100納米至300納米之間。考慮到製作成本和實際使用效果,PM2.5 (直徑小於等於 2.5微米的顆粒物)的過濾效率控制在95%左右,能有效阻隔霧霾和灰塵進入室內,且不影響空氣正常流通,並具備殺菌、消毒和防輻射等輔助功能。”西拉姆院士項目產業化的實施方青島聚納達科技總經理於淼博士介紹。

在聚納達科技的展廳內,記者看到防霧霾紗窗和普通的紗窗相比,從外觀來看,差別並不大;從顏色來說,防霧霾紗窗外表呈淺灰色,稍顯發亮、發白;用手一摸,明顯感覺防霧霾紗窗更加結實、柔滑,而且“眼”很小。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性能演示,在紗窗上倒上一瓶水,幾分鐘過後,沒有一滴水滲過紗網,透氣不透水。

於淼介紹,從過濾粉塵效果來說,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材料最高可以對PM0.3 (直徑小於或等於0.3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達到99%以上的過濾效果,並做到傳統過濾一半以下的壓降。就口罩來說,壓降降低,阻力就會降低,透氣效果好,人呼吸的順暢性就會提高;拿工業領域的濾筒來說,阻力越大,風機抽起來就要越有勁,這樣就越耗能,而壓降和阻力下來了,也就節能了,使用納米纖維材料可以節能三分之一。

“西拉姆院士擁有本項目核心技術‘靜電紡絲納米纖維技術’國際之父的美譽,代表國際最高水平。本項目中的泰山學者龍雲澤教授爲靜電紡絲技術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可以代表國內的先進水平,項目在產業化方面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國內第一的水平。”於淼說。

院士項目產業化廠房建在李滄區樓山街道徐家社區瑞金路 55 號,面積 6000 平方米。項目一期防霧霾產品預計市場體量爲100—200億元,院士團隊將憑藉國內唯一技術供應商的優勢,首先在山東、河北、北京和天津四地聯合窗紗生產商並創建聯合品牌以佔領全國市場,拓展國內防霧霾紗窗市場。

國際上,在2010年前後已出現了專業化的靜電紡絲納米纖維生產裝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對於國內,產量低和質量可控性差一直是納米纖維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首要難題。在推進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方面,目前,該項目已有防霾淨化窗紗、防霾防病毒口罩、納米纖維生產設備、納米纖維科研和教學設備進行產業化。同時正在分階段進行高效新風濾芯、高效空調濾芯、特種紙產品和特種防護服產品的研發,高性能材料(便攜雨衣)也正處於研發階段。

聚納達科技還擁有國內唯一的靜電紡絲納米纖維量產生產線,用於工廠、車間批量化生產製備納米纖維薄膜。“對企業本身的定位是技術輸出廠家,輸出的是設備、原材料和生產工藝。”於淼介紹。

項目產品的市場化採取三步走方式,以快進市場快見效爲目的。第一階段爲民用納米濾材產品,主要產品有防霾淨化窗紗、防霾防病毒口罩、高效新風濾芯和高效空調濾芯等;第二階段產品爲工業用納米過濾產品,主要有特種濾紙、分子篩材料和水淨化材料等;第三階段爲醫用產品,主要有特種防護服、尾環境隔離膜和醫用敷料等。規劃的三期產品市場門檻由低到高,技術含量不斷提升,以期不斷實現可持續的產品和市場發展。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 偉 通訊員 許夢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