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香港恭拜軒轅黃帝大典”4月15日在香港如心海景會議中心舉辦。

三月三拜軒轅,春秋時代的歷史典籍中就有記載,唐朝以後漸成規制,綿延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典制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爲體味全球華人血濃與水的骨肉情結。

拜祖大典包括瑞龍朝敬、恭讀拜文、祈福中華”等九項議程。其中大典第一項:瑞龍朝敬,由往年的舞獅改爲瑞龍朝敬,對整個儀式中龍的元素進行了提升和加強。“龍”是正義化身,炎黃子孫賦予龍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在打敗蚩尤後,巡閱四方,“合符釜山”。這次“合符”,不僅統一了各部軍令的符信,確立了政治上的結盟,並從原來各部落的圖騰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組合起來,創造了新的動物形象——龍。“龍”是中國華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圖騰,數千年來,炎黃子孫都把自己稱作是“龍的傳人”。

大典的第八項“祈福中華”中,各位嘉賓懸掛祈福牌之後,增加了一個特別的環節:同根連心古棗樹認養儀式。

新鄭是軒轅黃帝的故鄉,黃帝外出狩獵時始創“棗”字,衆臣圈養棗樹建立“黃帝恭棗園”,年年用此果進貢黃帝。在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現場有兩棵八百多歲的古棗樹,每年的大典,都會在這兩棵的棗樹上懸掛祈福牌。今天香港拜祖也將這意味深長的聯繫體現在了儀式上,“同根連心古棗樹認養儀式”令現場嘉賓倍感親切。

王友誼說,拜祖大典讓更多的華夏兒女瞭解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銘記炎黃子孫自己的根。香港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今年是第三年了,活動內容越來越豐富,參與人數也越來越多。今年大典儀式中對於古棗樹的認養儀式,讓港澳拜祖大典的內涵進一步昇華,體現出兩地同胞深厚的情感和同爲炎黃子孫的強烈歸屬感。(張永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