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4歲的呂金六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癡迷草編40多年,普普通通的棕櫚葉,經他精心構思,巧手編制後,搖身一變仿被賜予生命一般,活靈活現的。爲了保證草編物的質量和數量,他在自家的田裏種植了100多株棕櫚葉。

13歲時跟着爺爺接觸草編蚱蜢,蜻蜓,蛇知了,到如今的蒼鷹,雞,中華龍,從昆蟲到飛禽走獸。這期間構建了獨特的草編技巧,呂金六隻讀過小學,並不懂得設計,平日裏喜歡看《動物世界》觀察各種動物的一顰一動。

40多年來經過自己的不斷摸索,創新,現在可以用棕櫚葉編出50多種造型。其中有一條長2米,高50立馬,腰身直徑13釐米左右的草編龍。完成這條龍,耗時差不多1個月,先用了20多根鐵絲打了個龍架,再用棕櫚葉,環環相扣,中空編織而成。

1995年起,他帶着家鄉的棕櫚葉跑遍整個浙江,最遠還去過福建,江西,“那時候蚱蜢1元一個,我做多少就賣多少,賣的最多的時候3天就賣了1000多元”

如今,呂金六已經是小有名氣,她現在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的代表性傳承人,如今還有自己的工作室,小件手編工藝品售價數十元,長度1米以上的大件手編多售價數千元,雖然價格不低,但是購買者不少。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