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紅大馬哈魚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行爲:它們會在空中跳30釐米高,有時還會用尾鰭在水面滑行近一米。而即使在沒有障礙干擾的情況下,它們平均每天仍然會進行9次左右這樣的行爲。原因何在,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因爲大馬哈魚不堪海蝨的侵擾,試圖用激烈的動作所濺起的水花將其“洗”掉。

研究人員懷疑大馬哈魚跳出水面的目的是驅趕海蝨,這是一種以黏液、血液和皮膚爲食的豌豆大小的寄生蟲。被海蝨侵擾的大馬哈魚比其他同類多出14倍以上的跳躍動作。但科學家仍不能斷定這種方法能否幫助他們擺脫這些吸血鬼。

因此,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捕捉到長有海蝨的幼年紅大馬哈魚分別放入在保護區的兩個海洋養殖場中進行實驗,其中一個大馬哈魚允許跳躍,另一個則用網罩住,以確保它們只能停留在水下。3天之後發現,不能跳躍的大馬哈魚比可以跳躍的大馬哈魚身上多出26%的海蝨。他們在《魚類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爲《趕走蝨子》的文章。

對於大馬哈魚來說,跳出水面並不是毫無風險的。平均56次跳躍才能去除一隻海蝨,而每一次跳躍,大馬哈魚都容易成爲海鳥等捕食者的獵物。並且這種跳躍活動也消耗了大馬哈魚本可以用於其它活動所需的大量體能。但是對於大馬哈魚來說,跳躍帶來的危險與擺脫蝨子帶來的快慰相比是無足輕重的。

編譯:李瑞龍 審稿:Devin

責編:南熙

來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wechat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爲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