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雜書琴事》之

【琴貴桐孫】

凡木,本實而末虛,惟桐反之。試取小枝削,皆堅實如蠟,

而其本皆中虛空。故世所以貴孫枝者,貴其實也,實,故絲中有木聲。

古人斫琴,琴面和琴底使用兩種木料,琴面多用質地鬆軟的桐木,而琴底多用質地堅硬的梓木。漢代人桓譚《新論·琴道第十六》:“ 昔神農氏繼宓羲而王天下,亦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削桐爲琴,繩絲爲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蘇軾這段文字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凡木都是樹幹實而樹梢虛,而桐木則完全相反。桐樹長到一定的時候,它的主幹中間就空虛了,而那些新長出來的枝條則相反,木質堅實如蠟。所以古人斫琴貴用桐木孫枝,就是因爲它具有實的特性,而只有實,纔會“絲中有木聲”。

所謂桐孫,是指桐樹新生的小枝。桐孫是與桐樹幹而言的,不是指桐木當年抽出來的嫩枝條,嫩枝條無法解板製作琴的面板。用桐孫製作琴面板,也要讓其徹底風乾、乾透之後才能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琴面版變形開裂。桐孫風乾的時間越久越好,這樣的材質木性穩定。選好的桐孫放置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再來制琴的很常見。

古琴製作包括選材、烘乾、製作槽腹、合琴、髹漆、合光、退光、綴徽、上弦等工序,其中選材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木材沒有選好,一切都是白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