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经书残卷》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其富于悲剧色彩的时期。长期的战争和动乱,造成了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对峙的局势,从而造成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解体和大动荡,人民经受了动乱造成之巨大灾难,他们精神生活是压抑和苦闷的。当时的人们,为了寻求一种精神解脱,社会上应运而生掀起了一股崇尚“老”“庄”之风气。当时,出现过狂飙突进式的激昂悲壮的“建安七子”,出现过隐居竹林行迹放浪的“竹林七贤”,出现过记叙精义的“世说新语”,所有这些,都是动乱与战争影响之下的产物。当时的社会上层人士以及士子们,沉湎于清谈,服药,饮酒,放诞,纵欲及寻求进精神刺激等,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做法寻求精神的解脱,从而忘记灾难之现实。此时,西域传入的佛教乘虚而入,其迅速地扩展的原因,也是由于其迎合了并且满足了当时填补人们精神空虚的需要。佛教以其“轮回报应”之说,用其“诱喻”,“胁迫”等手段,给予了处在悲苦无告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新曙光,给予了苦难之中的人们以极大的精神感召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南朝梁武帝之时,佛教被定为“国教”。北朝,自石勒父子信奉佛图澄开始,中间有魏太武帝的短暂的灭佛行动,至魏文帝建造云冈石窟之时,佛教在北朝亦成为“国教”。正是因为在佛教大行其道的流行风气之下,写经刻经之风在南北朝时代迅速漫延,以致于使写经刻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