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说,大乘之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是菩萨的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此四无量心,便会来生其国。菩萨成佛时,成就此四无量心的众生,便会来生其国。修持四无量心,功德很高,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净化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当下所在的世界。

1、慈无量心

以慈心观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要破除执著自己,先他人的利益,后自己的利益。

慈是愿人得乐的意思。菩萨的慈心与世人的慈心不同,世人只知道自求快乐,不管别人的痛苦,但菩萨的慈心是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帮助他们获得安乐自在,即能给予众生无量的乐。大乘佛教强调给予众生“法乐”,即无上正等正觉之法,认为法乐才是真正的乐,世间之五欲并非真乐。

2、悲无量心

以悲心观众生,要出离各种欲念,平等无差别地祝愿一切人都能从痛苦中解脱。

悲是拔众生之苦的意思,还包括一种悲怜他人受苦的同情心。佛教说“一切皆苦”,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等八苦。平常人只知自求接触痛苦,却很少顾及别人的痛苦,但修持悲无量心者,是把替世间一切众生拔苦当做誓愿,甚至以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只知救拔别人的痛苦,而忘记自己的痛苦,悲心是海,才是无量的“悲”。

3、喜无量心

以喜心观一切人事物,不计分别,为一切离苦得乐而感到欢喜、赞叹随喜。

喜就是欢喜,就是见到别人能够离苦得乐,也会生起一种无限喜悦的心情。世人都只希望自己或亲人快乐,看到别人升官发财或遇到乐事,却较少生起欢喜心,甚至存在嫉妒及幸灾乐祸的心理。菩萨的喜无量心就是看到众生从根本离苦,便心中欢喜,且无论见到什么人欢喜,即使冤家敌人得遇快乐的事,也会同样无量欢喜。但菩萨通达般若智慧,见众生离苦得乐,便生法喜,即以法为喜。

4、舍无量心

以舍心观一切皆空,度一切众生,甚至把慈悲喜三无量心也舍了,再没执著。

舍是等观众生,即舍掉一种分别执著的观念。世人为善虽然也会快乐,但还是有亲疏、贵贱、人我冤亲的分别。菩萨修舍无量心,要将这些都舍弃,同时无论做任何善事,也把为善的自得自乐的心里舍掉。菩萨的心量广阔,要慈悲济度无量众生,心里对一切都不执著,如秋水明镜,才是真正的舍无量心。

所谓无量心,就是心没有分别,没有障碍,没有界限,扩大到一切众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