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說,大乘之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就是菩薩的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此四無量心,便會來生其國。菩薩成佛時,成就此四無量心的衆生,便會來生其國。修持四無量心,功德很高,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能淨化我們的心靈,淨化我們當下所在的世界。

1、慈無量心

以慈心觀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要破除執著自己,先他人的利益,後自己的利益。

慈是願人得樂的意思。菩薩的慈心與世人的慈心不同,世人只知道自求快樂,不管別人的痛苦,但菩薩的慈心是希望十方世界一切衆生都得到快樂,幫助他們獲得安樂自在,即能給予衆生無量的樂。大乘佛教強調給予衆生“法樂”,即無上正等正覺之法,認爲法樂纔是真正的樂,世間之五欲並非真樂。

2、悲無量心

以悲心觀衆生,要出離各種慾念,平等無差別地祝願一切人都能從痛苦中解脫。

悲是拔衆生之苦的意思,還包括一種悲憐他人受苦的同情心。佛教說“一切皆苦”,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等八苦。平常人只知自求接觸痛苦,卻很少顧及別人的痛苦,但修持悲無量心者,是把替世間一切衆生拔苦當做誓願,甚至以一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捨己爲人的精神,只知救拔別人的痛苦,而忘記自己的痛苦,悲心是海,纔是無量的“悲”。

3、喜無量心

以喜心觀一切人事物,不計分別,爲一切離苦得樂而感到歡喜、讚歎隨喜。

喜就是歡喜,就是見到別人能夠離苦得樂,也會生起一種無限喜悅的心情。世人都只希望自己或親人快樂,看到別人升官發財或遇到樂事,卻較少生起歡喜心,甚至存在嫉妒及幸災樂禍的心理。菩薩的喜無量心就是看到衆生從根本離苦,便心中歡喜,且無論見到什麼人歡喜,即使冤家敵人得遇快樂的事,也會同樣無量歡喜。但菩薩通達般若智慧,見衆生離苦得樂,便生法喜,即以法爲喜。

4、舍無量心

以舍心觀一切皆空,度一切衆生,甚至把慈悲喜三無量心也舍了,再沒執著。

舍是等觀衆生,即舍掉一種分別執著的觀念。世人爲善雖然也會快樂,但還是有親疏、貴賤、人我冤親的分別。菩薩修舍無量心,要將這些都捨棄,同時無論做任何善事,也把爲善的自得自樂的心裏舍掉。菩薩的心量廣闊,要慈悲濟度無量衆生,心裏對一切都不執著,如秋水明鏡,纔是真正的舍無量心。

所謂無量心,就是心沒有分別,沒有障礙,沒有界限,擴大到一切衆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