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情就一個人安安靜靜去做。做到了,做好了,再來告訴大家。太多次了,越是大張旗鼓的事情,就越會不了了之。真正的變化大都是在悶聲不坑中實現的。 比如減肥,好多瘦下來的人都不在朋友圈打卡的。

不爲人知的晉江梧林古民居

麥麥是晉江的朋友,是一名專科學校的老師,她還做心理輔導,幫助更多的人,那天,麥麥用色彩卡片,給我們做了心理諮詢,就是性格色彩學。

不爲人知的晉江梧林古民居

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的研究,通過人們對顏色的喜好可以讀取這個人的性格。而且,還有實驗證明,根據當下的心情喜歡的顏色也是會變化的。

在人們心情低落的時候會偏向暗色系;在開心和激動的時候會偏向明亮的顏色。如果你發現你的朋友穿了平時不會選擇的顏色,那可能就是他的心中發生了變化的徵兆。不爲人知的晉江梧林古民居

你喜歡的顏色是什麼?讓我們一起用顏色判斷性格法來檢驗一下藏在你內心深處的性格吧!

藍色

藍色所展現的是穩重和端莊文靜的性格。它是如大海般平穩的性格的象徵。喜歡藍色的人一般誠實冷靜,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能夠照顧周圍人的感受,舉止禮儀也很得當。

綠色

喜歡綠色的人一般很重視和周圍環境的和諧,是溫和沉穩的人,在必要的場合能夠冷靜的觀察自己的處境,很有忍耐力。

紅色

紅色展現的是擁有徵服欲和所有欲等等慾望的男性的性格。喜歡紅色的人有較強的野心,能夠積極地採取行動,在工作上也是積極熱情的類型。不過,在興奮的時候比較容易發怒哦。

黃色

黃色表現的是開朗活潑的性格。喜歡黃色的人一般開朗開放,能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奮鬥。爲人和氣。

紫色

紫色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有時也表現出一種性感的感覺。喜歡紫色的人比較感性,性格纖細,是具有豐富感受性的藝術家類型。不過,他們也具備了藝術家們自戀的一面哦。

茶色

茶色表現了家庭、暖爐、溫暖等等讓人心情平靜的事物。喜歡茶色的人溫厚率直,能與人和諧相處。適合與人交際,能給人安心感。

黑色

喜歡黑色的人有很強的自立心,有改變現狀的魄力。雖然努力奮鬥的,但偶爾沒有常性。比較容易否定對方。

灰色

灰色給人一種高雅靜寂的感覺。對人與人的交往沒有興趣,不擅於干涉別人的事情,有些以自我爲中心。有時也會優柔寡斷,依賴別人。

顏色能表現出你現在的性格。最近你突然喜歡上的顏色也能表現自己希望成爲什麼樣的人的願望。

不爲人知的晉江梧林古民居

認識的幾個朋友,都是做心理諮詢的,他們開始是想幫助自己,後來覺得還可以幫助別人,就踏上了心理諮詢的路,很多都是免費的義務諮詢。

第二天,麥麥用課餘時間帶我參觀了晉江的梧林古民居,這裏很少有人知道,因爲還沒有開發,不要門票,也沒有遊客,但是歷史很悠久,也很有特色,民居在一個很偏僻的村子裏,是很多華僑建造的。

不爲人知的晉江梧林古民居

在泉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由南洋歸國華僑們建造的番仔樓,晉江古民居里的傳統古村落:梧林古村落裏的番仔樓和閩南紅磚古大厝。

這座番仔樓建於1930年,主樓三層,外部爲兩層半羅馬式洋樓,內部爲閩南大厝構造,二進四開間,是梧林最早的洋樓。不遠處的閩南古大厝名爲朝東宅,紅磚白石,古色古香。兩座房子都是旅菲華僑蔡朝東的府邸,一樓一宅,共有99個房間。

當時據說主人在他的大門口設置了陷阱,如果土匪過來,扛着特別重的東西走,就會陷入陷阱裏面。

在梧林古村落,類似這樣保護相對完好的洋樓、閩南古大厝共有104座,風格迥異,又如此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令人驚歎。

旅菲華僑蔡德衛的老宅子建於1910年,佔地700平方米,大厝年久失修,如今只剩上落。坍陷的後界上,竟有一棵逆生長的榕樹。原來,幾十年前,一顆榕樹籽落到屋頂後,生根發芽。榕樹越長越大,老宅最終不堪重負。視頻裏有這棵大樹。

古榕逆生長的閩南古大厝、擁有半自動自來水及抽水馬桶的德鑨樓、“一梯一廳一房一外廊”單身公寓式的夢菜家聲樓、用於族人聚會守護眷親的槍樓……梧林古村落裏,每一棟老建築,都各有特色,猶如一座座蔚爲大觀的近代建築博物館,這也是梧林蔡氏華僑們留給子孫的巨大精神財富。

據麥麥介紹,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常住戶籍人口不足2000人,但菲律賓華僑有1萬5千多人,香港華僑也有1000多個人。

爲保護僑鄉、留住中華根、守住文化魂,晉江市委市政府將梧林進行保護性開發,對裏面具有重要價值的建築進行規劃保護。這一棟棟老房子凝聚着海外華僑勤勞簡樸、愛國愛鄉等中華傳統美德。

房子上的滴水神獸,看起來非常特別,下雨天的時候,水會從神獸的嘴裏流出來,神獸可以鎮宅保平安。

梧林社區裏有一座沒有外裝修的五層番仔樓,名爲五層厝,這是菲律賓華僑蔡德鑨的宅邸,建於1936年,佔地400平方米。這幢樓爲英國設計師設計,由上海租界派遣100多名混凝土建築工人,分組日夜連班注築而成。然而80多年來,這座龐大壯觀的建築,一直以毛坯房的狀態佇立着。

當時抗日戰爭爆發,所以蔡德鑨老先生在菲律賓體會到了國仇家恨,所以他就把裝修的所有資金捐獻給政府抗日,然後購買飛機。

蔡德鑨及其家族深明大義,緊急停止了這一光宗耀祖的工程,遣散了設計師和工人。五層厝就此默默地佇立了80多年,成爲一座別樣的抗戰紀念館。

梧林還有四五座洋樓的主人,也是將裝修的錢捐給了國內抗日戰爭。梧林華僑深知,有國纔有家,他們不僅大量捐錢捐物,而且在國內外通過實業救國、參加抗日團體等方式,保家衛國。

比如梧林傳統村落裏面的,胸懷祖國樓,東風萬里樓,還有放眼世界樓,都充分體現了我們華僑的愛國情懷,包括還有毛主席語錄,他們燒製在一些瓷的護欄上,填寫在牆壁上。

梧林古村落形成於明洪武年間,豐田山兜人旺生公趕放鴨羣至梧林,在此沿溪定居。清初梧林形成村莊的初步規模。清康熙年間,祖旺生公十世裔孫蔡以褚因隨施琅平臺有功,敕封爲“鎮國將軍副總戎”。27年後,其子蔡光座高中進士。現存“鎮國將軍”墓於石鼓山,“鎮國將軍”“進士及第”燙金字匾各一塊在梧林蔡氏宗祠。

清末,梧林開始有人旅居海外,隨後旅居海外的華僑回國出資建造了大量精美的洋樓,村莊規模擴大,建築風格逐步多元化。600年來,梧林鄉賢輩出。目前,梧林古村落共有548戶居民,戶籍人口約1800人,旅居海外華僑1萬餘人。

在村中,閩南傳統南音演唱了600餘年,割香乞爐活動至今保存連續100多年,目前仍每年舉行,全村參與。此外,築墓洗碎技術也是梧林爲人稱道的技藝,傳承了100多年,傳承內容主要是“四合土”製作技術、浮影雕塑技術、洗碎技術等。

這片起於明朝的古村落裏,林立着閩南大厝、西洋樓、番仔樓等建築,珍藏着百年古井、盤根老樹、“鎮國將軍”墓等歲月遺存,活躍着割香乞爐、南音、築墓洗碎技術等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11月,梧林古村落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