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黎文娟 李杨 张舰 侯彦全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各自的集群战略和计划,试图将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要手段,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来促进本国优势产业集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认真分析发达国家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做法与经验,对我国加快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美国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集群建设,如2009年8月,美国政府提出“美国创新战略”,2010年以后,美国商务部、美国小企业局等部门通过设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制定区域创新集群计划、产业集群测绘计划等战略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其在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营造活跃的金融环境和打造共享的信息平台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推动集群特色化发展。美国区域创新集群计划基本采用一个部门主导、多个部门参与的协作推进机制,即主导部门根据发展需要,对符合要求的特定集群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并联合其他部门提供与集群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服务。以“能源区域创新集群计划”为例,该计划由能源部主导,经济发展局、小企业管理局、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劳工部、教育部和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参与,各部门从不同角度协作推动集群发展,如能源局负责集群内的技术研发合作、网络化、资本及技术支持等,小企业管理局则侧重于提供教育培训、贷款申请、专利申请等服务。

  营造活跃的金融环境,鼓励集群企业创新创业。技术革新领域通常伴随较高的风险,为激发投资主体对这一领域的投资兴趣,培养集群内创新竞争的市场氛围,美国政府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流向集群内初创企业。如商务部2010年推出的“区域创新战略计划”中的“种子基金”项目,重点针对区域集群内的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硅谷高新技术集群的创新发展便得益于政府对风投的引导,斯坦福大学旁的沙丘大街3000号集中了200多家风投机构,吸引了全美超过三成的风投资金量,有力保证了集群内初创企业能够迈出从技术开发到市场推广的关键性一步,推动了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

  打造共享的信息平台,为集群治理奠定基础。要推动集群高质量发展,摸清家底是关键。为此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同商会、行业协会、高校商学院等非政府机构的合作,利用其掌握的大量集群和区域经贸环境相关信息,为集群发展提供信息服务。2014年美国商务部同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合作开展的“产业集群描绘计划”,在累计搜集与美国集群发展、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商业环境质量相关的5000万条数据后,对外发布了美国集群地图。同时建立了一套帮助政府和企业对集群分类和比较的算法,构建起了集群内企业间沟通交流以及企业获取各级政府正在开展的集群项目信息的平台。

  德国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集群发展,从1995年实施“生物区域计划”开始到2007年的“领先集群竞争计划”和2012年的“走向集群计划”,德国将集群战略作为顶层设计重要一环加以推进,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战略代表的技术革命、工业4.0代表的工业革命和集群战略代表的组织革命的“三位一体”国家战略体系。其在顶层布局、推进机制和集群网络化协作建设方面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发挥政府在集群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首先,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打消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顾虑,使得大量的风投资金涌入到集群发展中来。其次,通过政府力量为地方提供创新智力支撑,重点支持研究机构与企业结成创新联盟来加强产学研合作。再则,政府始终以资助企业为中心维持市场预期。据统计,政府对每个领先集群提供5年共4000万欧元的支持,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合作。

  采用竞赛方式遴选高水平集群培育对象。德国集群的结成、管理和发展基本上都是由区域内各主体自行组织,最后采用竞赛的方式遴选出联邦政府资助的集群。以“领先集群”为例,候选者需要提交集群战略加护进行申报,由来自科学和经济界的15人组成评审委员会在候选者中遴选出15家集群,要求他们再提供一份更详细的申请提案通过第二次竞争评选,最后遴选出5家作为领先集群。目前,已开展3轮竞赛,共有15个领先集群被遴选出来。

  组建中立高效的集群合作机构。德国的集群合作机构是介于市场和政府之间中立的“第三方”,这些机构多数是公司型组织,部分是联合会型组织,重点发挥精准服务集群成员的纽带作用。如德国东威斯特法伦—丽璞(OWL)集群作为德国首推的15个领先集群(要求每个集群要组建集群合作机构)之一,其集群合作机构主要由It’sOWL来担任。该机构是由当地政府管辖、采取公司化运作的非营利组织,由董事会、委员会等构成,核心职责主要有引导创新项目申报、技术转移、外部合作对接、专业知识共享与资金分配等五个方面。

  日本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先后推进了产业集群计划(2001年)、知识集群计划(2002年)和城市区计划(2002年)等三个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计划,在建立集群计划的精准长效机制、推动跨部门协同、构建区域性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立集群计划的精准长效机制。日本政府高度重视集群计划的延续性与演变性,通过集群政策和机制的不断完善精准、可持续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三个计划为例,产业集群计划主要支持网络化、集群促进组织、培训、营销合作;知识集群计划主要支持基于联合研究中心的研发合作、网络化、孵化服务;城市区计划重点支持产学政合作。再如长达20年的“产业集群计划”,2001-2005年为其启动期,重点建设产学官合作网络;2006-2010年为其成长期,重点推进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2011-2020年为其发展期,逐步减少财政扶持,过渡到自主发展为主。目前,计划共推动形成了18个产业集群,总计10700家企业参与,涉及产品制造、生化、环保等多个新兴领域。

  推动跨部门协同参与集群建设。日本产业集群计划主要由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两个部门负责。特别是2010年,文部科学省将“知识集群计划”和“城市区计划”合并,建立开发创新系统项目。2011年,文部省和经济产业省联合开展创新集群的升级行动,建立了会商协调机制,共同组建区域集群促进联合会,这种跨部门的协作很好地整合了相关资源,消除了部门之间的壁垒。

  构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日本政府十分强调建立区域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的重要性,在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组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对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基础、产业化路线等展开集中讨论,联合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计划,设立计划推进机构。计划推进机构重点承担政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的建设工作,建立与金融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地方经济产业局之间的关系网,有效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共享。

  对我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启示

  正确认识集群计划的延续性与演变性,是集群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产业集群发展依靠政策更依赖机制,必须注重机制设计的精准长效。搭建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推进体系,亦应通过更深入的政策可行性调研,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连续性、系统性、演变性的集群计划,给予集群计划多层次、连续性的支持。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的生命周期,制定好产业集群计划的阶段性目标,并重视对集群计划的质量评估与动态监管,做到严进严出,不断丰富与改善计划的实施,以保持计划的系统性和先进性。

  做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是集群加快技术攻关和创新的保障。集群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活动,必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既要强调企业主体地位、政府退出前台,又必须强调在特定领域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集群创新中,要注重夯实工业基础能力,越是基础、越是前沿,越需要政府站出来,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少量财政资金为撬动、为引导,突破创新发展的基础瓶颈。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探索新的组织和运作模式,整合产学研用资各方力量,促进共性技术研发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构建多组织参与的集群合作机构,是推动集群网络化协作的核心。当前,我国集群或园区过分强调见效快但根植性、长久性差的“外源式”发展原因之一就在于发展中缺乏将政府部门、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笼络在一起的、基于集群自身特色发展的集群合作机构。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需要推动集群行业领军人才、龙头企业和各主要机构成员,根植于集群地方产业特色和历史文化,聚焦某一行业领域,在政府引导或自愿的情况下成立能够促进集群成员交流合作、增强集群行为主体集体效率和协同能力、代表集群对外交流的市场化运作的集群合作机构。通过集群主体合作共赢的机制,促进集群成员建立网络化密切协作关系。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主 编丨毛晶慧 见习编辑丨史晓强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http://www.cet.com.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