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高珊珊


今日話題

生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大家一定並不陌生,今天中藥師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生薑與姜皮。

早在周代開始就有人栽培姜,關於生薑的記載最早見於《論語》,有孔子“不撤姜食”之句,中國人使用姜的歷史十分久遠,明代李時珍曾說過:“姜可蔬、可果、可藥。生用發散,熟用和中。久服去穢氣、通神明、散風寒、止嘔吐、化痰涎、開胃氣、解百毒。”可見生薑的用途十分廣泛。現代研究認爲,生薑的藥理作用十分廣泛,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止吐、抗腫瘤、降糖、對胃黏膜的保護等作用。

俗話說“冬喫蘿蔔夏喫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爲夏天人體溫高,姜中的薑辣素能加快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排汗,降低體溫,有利於防暑。但是,夏天喫薑不能亂喫,也要分人、分時,只有喫對了方可強身。很多人平日裏做飯大多會把姜皮削掉,殊不知姜皮其實也是一味中藥,主要用於祛風除溼、利水消腫等症,與大腹皮、地骨皮、茯苓皮、五加皮同用,組成五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下面我們來全面瞭解一下生薑與姜皮:

“姜可蔬、可果、可藥“,生薑是個寶,這些用途你可知道?

如上表所示兩者藥性不同,因此也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的說法。

那麼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況我們要將姜皮去掉呢?

一、祛風散寒

(一)風寒感冒

外感風寒,要用溫熱的生薑來散寒解表,《醫林纂要》曰:“姜發汗,則姜皮止汗,.....”若生薑不去皮,則涼性的生薑皮會影響生薑本身的溫性,使得驅寒解表的功效大大降低。因此,用生薑治療風寒感冒時,一定要去皮。

1、生薑紅糖水

幾乎每個地方的生薑紅糖水的做法都略有不同,針對不同的功效會加入不同的材料,有的會加入大蒜、蔥白,有的會加入杏仁、甘草、桃仁等等,但是永遠都離不開的就是生薑和紅糖了。

“姜可蔬、可果、可藥“,生薑是個寶,這些用途你可知道?

材料:生薑(去皮)3-5片、紅糖適量(1人量)。

製作方法:將生薑洗淨,去皮後切片,取3-5片放入鍋中,加入一大碗水煮開,加入適量紅糖,待紅糖融化後出鍋,趁熱服用。

功效:用於外感驅寒,亦可用於胃寒、女性月經不順、散瘀活血等。

2、五神湯

材料:荊芥、蘇葉、生薑各10克, 茶葉6克,紅糖30克(1-2人量)。

製作方法:取荊芥10克、蘇葉10克、茶葉6克加水煮開後,將生薑洗淨、去皮,切3-5片放入鍋中,煎五分鐘後加入紅糖30克,待紅糖融化後出鍋,趁熱服用。

功效:有發汗解表作用,可治惡寒,身痛、無汗諸證的風寒感冒。

(二)胃寒

生薑對於脾胃寒症、胃寒嘔吐都有很好的藥療、食療效果,但是由於姜皮性涼,因此最好在食用時去掉姜皮。

(三)產後補養 姜醋豬腳

姜醋豬腳是廣東婦女產後補身食品之一,能補氣血,驅風寒,去惡露,還能修復子宮,養身催奶,有效保障母嬰健康。特別在冬冷秋寒時進食能補氣活絡、驅寒祛風、醒胃可口,男女老少都十分鐘愛。

“姜可蔬、可果、可藥“,生薑是個寶,這些用途你可知道?

材料:豬腳1000克、雞蛋10個、姜500克、添丁甜醋3000克、紅糖適量。

製作方法:豬腳洗淨切塊、焯水、取出,用清水衝去浮沫,將鍋燒熱後放入豬腳,乾鍋不停翻炒至幹。姜去皮後切塊,放進開水鍋中煮5分鐘取出,放進乾鍋乾煸至邊緣微焦。雞蛋煮熟,去殼備用。把添丁甜醋倒進砂鍋中,大火煮開後加入炒好豬腳、姜塊、雞蛋、紅糖,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繼續1小時,熄火。第二天即可食用,被甜醋泡了一個晚上的豬腳很軟綿,建議浸泡一週後食用味道更佳。

二、食用寒涼菜餚

脾胃虛寒者喫大閘蟹、苦瓜、綠豆芽等涼性食物時,建議生薑去皮食用。

“姜可蔬、可果、可藥“,生薑是個寶,這些用途你可知道?

日常飲食中我們幾乎離不開生薑,除以上幾種情況,生薑需要去皮使用外,一般的情況,食用生薑最好不要削皮,削皮後不能發揮生薑的整體功效,生薑洗淨後即可切絲或片,用於烹飪。但是,要注意的是爛姜不能食用,因爲其含有黃樟素,大量食用,有致癌(肝癌)的風險。還有生薑宜早上食用,不宜夜晚食用,因爲早上陽氣旺盛,宜補陽,夜晚陰氣逐漸旺盛,宜養陰,夜晚過多攝入溫熱食物或補品,會影響人體陰陽平衡和機體自我修復,這也是爲何民間一直流傳“晚上喫生薑,猶如喫砒霜。”相信大家對生薑的用法有一定的瞭解了吧!


一審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伍月紅

二審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華成坤

以上爲“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官方公衆號(PSMChina)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衆用藥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