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敢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如是说。村第一书记,就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中的弄潮儿,而毕节市民政局减灾中心张奎同志,就是这弄潮儿中的一个。

2016年3月,张奎被组织选派到黔西县观音洞镇,先后在石林村、新合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作为驻村干部,其始终牢记驻村使命,真蹲实驻,真帮实干,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围绕“精、准、实”下功夫,“六抓六强”彰显脱贫成效,群众认可度不断提高。

张奎在“全省民政系统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报告会上作汇报

抓学习、强意识,促扶贫

在驻村以前,张奎同志主要从事过信访、组织人事工作,对扶贫工作来说,可谓是“两眼一摸黑”。开展扶贫工作前,他觉得一方面要学理论、懂政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村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不懂政策怎么宣传?于是,他通过专题培训、请教业务人员、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掌握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文件精神。另一方面要转作风、强意识。转化身份沉下去,转变作风驻下去,认清驻村工作的重要性,他深信只有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

抓宣传、强教育,促扶贫

党的好政策好声音,需要大力的宣传和落实,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在驻村的两年多里,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小组会、院坝会宣讲惠民政策100余次,入户宣讲800余次,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

通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6次,评选出40户卫生之家,不定期到群众家中检查,改变了诸多不良习惯,大大改善了原来赃、乱、差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观看露天电影《李懒汉脱贫记》8场,和群众交心谈心,改变群众安于现状的意识,极力消除群众争当低保户、争当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信心决心,引导困难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脱贫致富。

抓党建、强队伍,促扶贫

新合村,总面积4.41平方公里,总人口414户161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510人,贫困发生率31.5%,属深度贫困村。全村有党员25人,老党员、外出党员比较多(60岁以上党员15人、40岁以下党员3人,外出党员13人),近五年来未发展党员,属慵懒涣散党支部,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公信度不高。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去年以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坚持“抓党建、促扶贫、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对村支两委班子进行作风整顿,严防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作风不实、干事不牢等现象的发生。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带头上党课,累计集中学习30余次,上党课8次,开展小组讨论6次,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人。帮助理清了工作思路和发展规划,强化了村民自治,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重大事项决定,强化公正意识,增加透明度,规范办事程序,提升了办事效率,群众认可度逐步提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张奎在新合村走访调研

抓基建、强民生,促扶贫

基础设施滞后、地理位置偏远等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具体体现。新合村离镇政府16公里,人均土地面积少,资源贫乏,居住分散。一年前,只有一条小毛路到村,电弱、水不通、网不达,可谓生存条件恶劣。一年来,他和他的驻村团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力度,向上级部门争取水电房路讯寨等十余个项目。其中,村办公楼建设已完工即将入住,村卫生室已开门就诊,村幼儿园已开园办公,小公园、文化广场已完成建设,安全饮水项目户户通自来水,安全用电项目已增容增压,100盏太阳能路灯已投入使用,移动网络全村覆盖,20.2公里组组通公路已全部完工,6户危房改造已完工入住,易地扶贫搬迁两批101户488人已迁入新居,入户路和院坝5250平方米已全部硬化,81户旧房已全部整治。截止目前,多项工作成绩显著,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出行方便,出门即可入学就医办事,群众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抓产业、强增收,促扶贫

新合村地少人多,可用土地面积少,为解决群众增收增产问题,驻村工作队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募集帮扶和接受捐赠52万元的集体经济,成立新合村绿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村+社+农户”模式,走一条适合新合村的发展路子。

目前,已达到“12345”的产业结构现状,初成规模。具体为:一个乡村旅游点,已争取到广州市花都区10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发展新合新庆乡村旅游,已进行整体规划;户均2箱蜂,合作社养殖200箱蜜蜂,以“721模式”利益联结117户贫困户;户均3头蓄,主要为基础黄母牛326头,其中扶贫专项合同124头,合作社种草养牛项目126头,农户自养76头;户均4亩菜,种植秋冬蔬菜480亩、冬春马铃薯500余亩;户均5亩果,经果林2252亩(其中核桃1500亩、玛瑙红樱桃330亩、脆红李402亩、柑橘20亩)。另外,还集中养鸡3000羽,种植靛20亩、金荞麦100亩。

抓资源、强服务,促扶贫

充分利用民政优势资源,确保“兜底一批”,真正做到排民忧、解民难、真帮扶。两年来,张奎同志主动作为,争取单位帮扶资金50余万元,修建便民桥,维修村办公楼,购买村级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桌椅等;为因病、因学等30余户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共计15万元;严格指导低保提标复核工作,严控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发生;落实5名五保老人、12名困境儿童相关待遇;为4名重残人员办理“两项”补贴;为4名贫困学生申请慈善助学金2万元;组织原单位和村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8次,为100余户贫困户、贫困党员、留守儿童送去慰问金5万余元,大米、菜油和棉被棉衣等物资200余件。

后记

深度贫困村作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任务之重,责任之大,可想而知。作为民政驻村干部,其始终不忘“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服务群众,在群众的需求中寻求精准扶贫的方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在其尽心尽力为全村谋发展、为群众谋利益的时候,他却“舍弃”了他的家庭,大的孩子6岁还在老家读幼儿园,由60多岁的父母走三公里的路接送,妻子在城里上班,已经怀有9月身孕即将临产,没人照顾。他说:“我愧对家人,没有尽到一个儿子、丈夫、父亲的责任,但家人们都很理解我的工作,组织也信任我,派我去参与脱贫攻坚,纵使舍小家,也一定要顾大家,当听着一声声‘张书记,快来我家坐哈嘛,谢谢你帮我家把路修好了,把房子整漂亮了’时,当看着一封封群众写来的感谢信时,我也释然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