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鹽裏的亞鐵氰化鉀會傷害肝臟? 真相是。。。

近日,《中國賣鹽的是畜生》

一文在網上廣爲傳播。

文章以某教授的名義,

指出鹽裏面的抗結劑——

亞鐵氰化鉀

對人體肝臟腎臟造成傷害,

引起人們的恐慌。

但不久,就被覈實爲不實信息。

那麼,事實真相到底如何?

就讓我們用化學知識來一探究竟——

在該篇文章中提到的“亞鐵氰化鉀”,咋一聽不免令人膽寒,但實際上,它和劇毒的氰化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

亞鐵氰化鉀別名黃血鹽 (Potassium Ferrocyanide),爲淺黃色單斜體結晶或粉末,無臭,略有鹹味。

亞鐵氰化鉀具有抗結性能,可用於防止細粉、結晶性食品板結。食鹽長久堆放容易發生板結,加入亞鐵氰化鉀後食鹽的正六面體結晶轉變爲星狀結晶,從而不易發生結塊

由於分子中氰離子與鐵結合牢固,因此亞鐵氰化鉀毒性極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的數據,亞鐵氰化鉀的終生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0.025毫克。也就是說對於60公斤重的人,每天攝入1.5毫克完全沒問題。

在那篇文章中還提到:“歐美人都不用亞鐵氰化鉀,是針對其他國家的滅種計劃。”但其實,亞鐵氰化鉀作爲作抗結劑也被廣泛使用。歐盟可以用亞鐵氰化鉀/鈉/鈣;美國用的是亞鐵氰化鈉,限量也基本和中國一樣;日本可以用亞鐵氰化鉀/鈉/鈣,而其限量值是中國的2倍。

儘管那篇文章已經被覈實爲不實信息,但消費者依舊無法迅速冷靜下來。對此,就關於食鹽的疑惑,專業人士做出瞭解釋:

1.“食用鹽添加抗凝劑有毒,長期食用含抗凝劑的鹽對人體肝臟有害?”

食用鹽中的抗凝劑很難達到致毒效果。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專業人士表示:“亞鐵氰化鉀要造成人健康上的負面效應,至少成年人每天攝入1.5毫克。”

針對網上傳言亞鐵氰化鉀遇高溫會分解出劇毒物質氰化鉀,另外強調,亞鐵氰化鉀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如果要分解它,需要在400攝氏度下完成。

平時,我們在家裏做飯的時候,到200攝氏度的時候,菜就已經要燒焦了。

2.“一次喫不會中毒,常年累月毒素累積,就會出事?”

按照中國國家標準的規定,食鹽中的抗結劑以亞鐵氰化鉀含量不得超過每公斤10毫克。

如果按照我們國家標準規定這個量來推算的話,相當於每天要喫3兩左右的食鹽,而正常人一天喫的食鹽能到20克(0.4兩)的話,就已經非常鹹了。

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下,你的身體反應幾乎會杜絕了喫鹽中毒的情況。

3.“不能喫含碘鹽,添加物都是有害物?

主任醫師:中國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爲嚴重的國家之一,有7億多人口缺碘。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鹽,作爲一項國策在中國強制推行。

碘缺乏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強制補碘同期發現甲狀腺疾病發生率明顯增高,二者相關性尚不明確,因爲高碘和低碘都可以導致甲狀腺疾病。

目前建議“科學補碘,分類指導”。可進行尿碘檢測,明確體內碘含量。國外大部分發達國家都同時供應碘鹽和非碘鹽,居民可以根據測定尿碘含量情況自行選擇。

4.“抗凝劑沒毒,爲什麼還要賣無抗凝劑的食用鹽?

使用抗結劑是爲了穩定食用鹽顆粒的性狀,從而增加使用的方便性。有些海鹽本身爲結塊狀,就不需要添加這種抗結劑。

市場上有含添加劑或不含添加劑的食鹽產品,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

5. “純鹽最好,加碘次之,加抗凝劑最好不要喫?”

亞鐵氰化鉀的毒性和人們常喫的食鹽本身毒性接近,均屬於低毒物質。而人們每天食用鹽的劑量遠遠高於食用亞鐵氰化鉀的劑量。

關於公衆號所稱因食用含抗凝劑食鹽導致肝臟受損的問題,醫師表示:亞鐵氰化鉀大量吸入可引起咳嗽、氣短。大量口服引起胃腸不適及腎功能損害。

這個患者的情況爲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及醬油色尿,不除外出現急性溶血或者急性橫紋肌溶解等情況。

如果間斷反覆發作,需要到醫療機構進行詳細檢查,以除外是否因使用降脂藥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損害。

爲何謠言一傳再傳?

事實上,類似“食用鹽亞鐵氰化鉀有害健康”這樣的謠傳並非首次出現。早在去年,網上就曾出現過一波相關報道。↓

今年2月初時,委員會還專門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澄清說明。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時隔不到半年。類似的謠言就又打着“教授經歷”的噱頭再次死灰復燃,利用人們的恐慌大做文章。

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真心希望公衆能不信謠、不傳謠,多瞭解一些化學知識,讓謠言在科學之光的照耀下無處躲藏!

來源:中國新聞網、健康時報、百度百科、化學人生

版權歸屬原作者

戳文末閱讀原文,立即訂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