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 4 月 18 日电 ( 记者 董子龙 ) 近日 , 由国家典籍博物馆与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共同主办 " 器用为尚——文房艺术与文人生活特展 "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八展厅开展。

展览共分为笔、墨、纸、砚、赏五个部分 , 展出了 200 余件从汉代至明清的文房文物 , 展品以古代文房器物为主 , 当代文房器物为辅 , 以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图文介绍 , 梳理中国文房用品的发展脉络 , 其间穿插名人轶事 , 如 " 蒙恬造笔 "、" 砚痴 " 米芾等 , 图文并茂 , 便于观赏。

中国制笔有着悠久的历史 , 笔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 , 战国时期 , 蒙恬时代的笔制作已经非常精良考究。

河南省信阳长台关楚墓和湖南省长沙左家公山楚墓分别出土一支竹管毛笔 ,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汉代时期 , 出现了在毛笔上刻字、镶嵌的装潢工艺和专论毛笔制作的著述。此后毛笔的制作更为精细 , 唐代有宣笔 , 名目繁多 , 以兔豪制成的紫豪笔更为精致。唐宋时期 , 散卓笔逐渐流行 , 明清时期 , 制笔发展鼎盛。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 , 是印刷术发明和应用的物质前提。

我国传统的制墨工艺 ( 墨锭 ) 指的是以人工烧制的松烟、油烟、漆烟等烟品为原料 , 采用发火取烟、添胶加药、制成剂、以模成形等工序。

伴随着制墨工艺的发生、发展和完善 , 墨文化开始形成 , 藏墨、赏墨被视为文人雅事。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东汉时期 ,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 , 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 , 是现代纸的渊源。纸作为传播媒介 ,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古代纸张种类丰富 , 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棉纸等;工艺众多 , 有生纸、熟纸、本色纸、染色纸、单宣、洒金纸等。其中 , 宣纸因其纸质洁白、柔软细腻、不易蛀蚀的特点 , 享有盛誉。「宣纸」一词 , 始于唐代。宣纸以青檀皮和长杆沙田稻草为原料配制 , 使得纸张更具有耐久性、润墨性、质地稳定性和抗虫性。

砚亦称为研。砚的起源甚早 , 在新石器时代距已经出现 , 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 , 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 , 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同时 , 砚台的种类丰富 , 形状多样。

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河南洛阳的澄泥砚 , 是中国四大名砚。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 , 由于其性质坚固 , 传百世而不朽 , 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