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何况,孝庄与两黄旗大臣结为了稳固的政治盟友,并得到了皇太极生前重用的汉臣如范文程、洪承畴等的支持,有效地与多尔衮进行坚忍的对抗。多尔衮是皇十四弟、正白旗旗主王爷,又得胞弟、统率镶白旗的豫亲王多铎等人的支持,于是与皇长子豪格,成为了主要的竞争对手。

向敬之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五十二岁的大清皇帝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

猝然长逝,皇太极又像先汗努尔哈赤死后一样,没有指定帝位继承者。他曾属意关雎宫宸妃所生的皇八子,但因幼儿早夭而立储计划落空。他的皇长子豪格,以赫赫军功受封和硕肃亲王,一度出任户部主管王爷,但其母不在崇德五妃之列,豪格只是一个庶子,皇太极对他有父子之情却无传国之意。

这,给了坐拥重兵且总管六部的睿亲王多尔衮最大的机会。

多尔衮夺位受阻,为何不利用统兵入关的情势自立?

《清宫风云》张丰毅版多尔衮

多尔衮是皇十四弟、正白旗旗主王爷,又得胞弟、统率镶白旗的豫亲王多铎等人的支持,于是与皇长子豪格,成为了主要的竞争对手。

二者势均力敌,多尔衮自然不想帝位旁落他人。而豪格的背后,还有原由皇太极亲率的两黄旗的支持,同时代善家族的两红旗也不支持多尔衮,而济尔哈朗支持豪格。多尔衮只有他的兄弟阿济格、多铎表面支持,多铎的心里也打着夺位的小算盘。

由于两黄旗的大将集团誓死拥立豪格,让多尔衮不得不顾忌,只好做出让步,因而决意迫使豪格一同退出,正好与两黄旗大臣力保皇子继位的用意吻合。

永福宫庄妃(即后来的孝庄太后),在姑姑清宁宫皇后的支持下,成功地利用上旗旗属利害关系联合两黄旗大臣,使自己六岁儿子的福临,成为了两虎相争的幸运者。

多尔衮接受了政治交易,成为了被作为豪格阵营代言人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制衡的摄政王。此后,多尔衮功劳越来越多,率军入关,定鼎中原,将济尔哈朗挤出了权力中心,最终由皇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父摄政王。

2

多尔衮权势煊赫,成为操控真皇帝顺治的假皇帝。他有称帝的野心,但不敢妄动。

1.两黄旗虽屡遭多尔衮打击,但他们的整体实力不在多尔衮之下。加之多尔衮的嚣张,采取不断晋封的手段凌驾于诸王之上,强大自将正白旗而削弱其他旗,让其他各旗主王爷很是不满。更何况,孝庄与两黄旗大臣结为了稳固的政治盟友,并得到了皇太极生前重用的汉臣如范文程、洪承畴等的支持,有效地与多尔衮进行坚忍的对抗。

多尔衮夺位受阻,为何不利用统兵入关的情势自立?

《孝庄秘史》洪承畴与庄妃剧照

2.原来支持多尔衮的多铎,因多尔衮不支持他继位,而不时对哥哥摄政拆台。多尔衮曾有意扶持多铎,命其统兵南征,但多铎孔武滥杀,与多尔衮缓和满汉矛盾的大政方略严重冲突。多尔衮只好中途召回多铎,改授洪承畴作为经略大学士,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后来,多尔衮封多铎为辅政叔王,给予高出其他亲王一等的政治殊荣,但是,自己又逼封皇父摄政王,再次压了多铎一筹。多铎未必心甘情愿,不久,患天花早逝。

3.清廷入主中原后,积极邀请贯彻儒家政治理想的汉人士子和前明官员,进行政治合作,如果他突然篡位,必然会引起儒家道统人士及中原民众非议和反抗。明朝降臣陈名夏在紫禁城初见多尔衮,便力劝多尔衮自立正位,被多尔衮以“本朝自有家法,非尔所知知也”(《清史稿·陈名夏传》)为理由谢绝。

4.满人初入中原,以少数民族统治主体民族汉人,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等恶政,激化矛盾。倘其篡位,即继位不正,改变了帝位继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会更加激化民族征服和民族矛盾的诸多问题。多尔衮摄政期间,虽然派出多路大将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以及前明宗室建立的南明政权,但在李自成、张献忠死后,大顺军、大西军余部打出联明抗清的旗号,让本部人马不过二十万的多尔衮不得不要稳定内部,为满人入主中原的大局着想。

3

统兵入关的多尔衮并没有正大位,而是迎驾入关,让冲龄践祚的顺治帝重新登基,感受紫禁城里的宏大气魄。

多尔衮夺位受阻,为何不利用统兵入关的情势自立?

少年天子顺治帝

按理,顺治帝应该感激多尔衮。如果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不计后果地争夺帝位,或在坐稳摄政王位子后自立,那么冲龄践祚的顺治帝都难逃厄运。

多尔衮统兵入关,让顺治帝拥有了扩大十多倍疆域的天子。

一百多年后,自负的乾隆帝还是说:“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清史稿·多尔衮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