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油煙污染,一般是由香蠟燃燒產生的油煙聚集在文物表面而形成的,是石質文物最爲常見的病害之一,具有成分複雜和附着牢固的特點,一直是文物清洗中的難點問題。眼下大足石刻研究院文保專家通過5年時間的探索實驗,成功研製出了石質文物油煙凝膠清洗劑,取代傳統技術,而這一技術更像是文保專家爲石刻量身打造的“去油麪膜”

據文保專家介紹,附着在石質文物表面的油煙,使原本色彩鮮豔的造像變得灰暗,嚴重掩蓋了石刻的歷史信息,也降低了文物的價值,對文物研究也造成了一定影響。所以清洗工作很有必要,但對於石刻文物的清洗,可不像清洗一般物件那麼簡單。據大足石刻研究院 監測中心副主任 趙崗告訴記者,根據大足石刻表面油煙污染物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油煙污物中含有大量的炭黑、木材和植物纖維素熱裂解產物及芳烴化合物。如果操作不當,會對文物產生二次破壞,因此我們在清洗材料和工藝的選擇上就相當的慎重。

在以前,應對石質文物表面的油煙,文保部門一般採用溼法清潔,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這種技法有很多的弊端。傳統清洗方法,清洗的不是很徹底,而且,清洗材料已經滲透到文物內部。

從2013年開始,大足石刻研究院開始着手新型石質文物清潔材料的研究,要彌補傳統清潔技法的劣勢,需要保證新的清洗材料清潔力強,同時還要不掛流,不滲透,專家們從人們日常使用的清潔面膜中找到了靈感,通過大量研究,計劃設計一款兼具附着力、吸附力爲一體的凝膠材料,並於上月完成研製。

另據瞭解,這款凝膠由高分子網絡和所含溶劑組成,憑藉其交聯結構、粘滯性和親水性而具有保水性、緩釋性特點,能夠通過控制清洗成分的釋放速率,實現文物的綠色清洗過程。下一步大足石刻研究院將把這一技術真正運用到石質文物清洗中,並將這一技術在石質文物保護領域做廣泛推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