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b.png

蟾蜍,我們一般都叫癩蛤蟆。看過金庸老先生的劇或小說的話,都知道“西毒歐陽鋒”的蛤蟆功毒絕天下。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原產中、南美洲,我國分佈的蟾蜍與其對比,無論從體型、毒性上看都弱幾番,它們纔是真正的“西毒”,而且它們現在令澳大利亞人頭疼不已。

blob.png

海蟾蜍,又名美洲巨蟾蜍、甘蔗蟾蜍、蔗蟾蜍等,原產於中美洲及南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成體長15釐米左右,重約1公斤。紀錄顯示其種類最大重達2.65公斤、體長38釐米。野生一般壽命10-15年,若飼養最長可活35年。

blob.png

海蟾蜍可以對害蟲進行有效抑制,身上的毒素也用於很多醫藥行業。1935年,102只蔗蟾蜍被引進到澳大利亞,用來控制甘蔗甲蟲的危害。但它們現廣泛的分佈在整個澳洲,數量已超過了1億隻。令人諷刺的是,現在的甘蔗甲蟲數量比1935年的時候還要多。

blob.png

海蟾蜍能這麼快氾濫在於它超級能生,一次就可以產幾千顆卵。加上沒有寬吻鱷、大頭蛇、鰻魚、多種鱂魚、大口湯鯉、一些鯰魚及朱鷺等掠食它們動物在。本來它們能抑制害蟲,但海蟾蜍現在本身已經成爲害蟲。

blob.png

而且海蟾蜍的毒性非常大,能分泌一種複合型天然毒液,裏面包含了腎上腺素、多巴胺。現在澳洲人們發現很多狗狗都喜歡舔舐海蟾蜍,一舔,神魂顛倒,還上癮了。作爲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的毒素,如果吸多了,最壞的情況就會心律失常到驟停死亡。

blob.png

更讓科學家擔心的是:海蟾蜍的腿長比20世紀30年代增長了25%,行進的速度也比原來快了5倍,還大膽的在道路和高速公路溜達。而且研究人員認爲,澳大利亞的許多鱷魚因爲吞食甘蔗蟾蜍而被毒死,嚴重威脅澳大利亞本土蛇類、巨蜥、袋鼬等動物的生存。

blob.png

現在捕殺蟾蜍已是當地一個全民性的行動,但不能踩死、高爾夫球杆亂棍打死、車碾死……要根據當地消滅蟾蜍的規定,蟾蜍須在不受傷害的情況下捕捉,然後交給專家檢查,用二氧化碳來處死後製造肥料。但行動收效甚微,至今海蟾蜍更以每年平均50公里左右的速度迅速擴散……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