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18:30,山东省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主题教育校园行——预防宫颈癌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举行。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四百多名大学生及教职工参加启动仪式并聆听专家讲座。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妇产科副主任马玉燕作“女大学生生殖健康及常见病预防、宫颈癌疾病危害预防”主题讲座。

山东大学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副秘书长赵增科致辞。

山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原调研员、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副会长于波致辞。

4月17日晚,由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山东省预防医学会主办,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学生处、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委承办的“山东省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主题教育校园行——预防宫颈癌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举行,山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原调研员、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副会长于波,山东大学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副秘书长赵增科,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张浩,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预防医学会监事长李士保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主办方邀请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妇产科副主任马玉燕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四百多名大学生及教职工作了以“女大学生生殖健康及常见病预防、宫颈癌疾病危害预防”为主题的健康教育讲座。

据专家介绍,在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据统计,2015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0万人,死亡约3万人,相当于每天约274人被诊断罹患宫颈癌,约84人因宫颈癌而死亡。而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的疾病,即99.7%的宫颈癌是感染了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HPV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HPV感染率在初次性行为后迅速上升,HPV累积感染率也会逐年增加,中国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第一个高峰为15~24岁,成年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风险高达80~90%。针对不同年龄和宫颈病变的自然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系列宫颈癌防控策略,其中一级预防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HPV感染导致的病变。

据悉,“山东省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主题教育校园行”是由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山东省预防医学会联合发起的一项长期性、公益性健康教育项目,目的是为了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等精神,建设健康校园,通过专家讲座与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加强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据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主题教育校园行”活动以“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为主题,将在2018年陆续走入省内多所高校开展女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一场健康教育讲座,培养一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举办一场健康知识网络竞赛”等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并探索建立健康教育常态化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