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就是《隋唐演义》里神机妙算、半人半仙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公。李勣初为瓦岗军,后投李唐,被唐高祖被赐姓李。李世民即位后,因避讳,改名李勣。真实的的李勣虽然没有演义小说里那么神,但也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不过有一件事情让李勣为后世所诟病,支持唐高宗立武则天。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召李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顾命大臣前往商议废掉王皇后,长孙无忌等人强烈反对,李勣称病不到。事后,高宗暗中询问李勣说:“朕打算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以为不可。褚遂良是顾命大臣,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呢?”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有人认为李勣这么说是为了讨好唐高宗,但此时的李勣已是元老重臣,根本不需要讨好谁。而且李勣一向谨小慎微,对权力争斗一直都是回避,为何这一次果断出手呢?这事还要从头说起。

唐初,朝堂上主要有三方势力:关陇集团、山东世族、山东豪杰,这里的山东指崤山以东。关陇集团是随西魏宇文泰打天下的班底,如皇族陇西李氏、外戚长孙氏;山东世族是魏晋以来的门阀世族,如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山东豪杰指隋末起义军首领,比如瓦岗军出身的李勣、秦琼。三方势力中,关陇集团自不必说,都是皇亲国戚。山东世族树大根深,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下令修《氏族志》,其用意就是抬高皇族。可世族们可不买账,把博陵崔氏的崔民干列为第一等,把皇族晾在一边。唐太宗一看火的不行,下令必须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豪杰力量最弱,而且多武将,在朝中很难有发言权。唐太宗虽有意重用山东豪杰来打压山东世族,但也不把他们当回事。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密被王世充击败,聚集余众归顺唐朝。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由李勣接管。此时的李勣已割据一方,完全可以自立门户,也可以坐地起价。但李勣没有,而是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李密,让李密自己献给朝廷。唐高宗一下得到这么多土地人口,喜出望外,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可即使立有如此大功,李勣依旧不受待见。

单雄信与李勣同为瓦岗军出身,情同手足。后二人各为其主,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时,单雄信率军出战,持枪纵马直取李世民,李勣出现制止单雄信,单雄信于是退走。王世充败亡后,李世民执意要杀单雄信,李勣向李世民求情,但被拒绝。刑场上,李勣跪在单雄信面前痛哭,割下自己一块肉喂给单雄信吃下,说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吃下后赴死。单雄信人称飞将,李世民完全可以收入麾下,他有的是气度。之所以没这么做,说到底还是看不起草寇出身的单雄信,不值得自己宽大为怀。至于李勣的求情,李世民完全可以卖个面子,他没给李勣面子也是看不起李勣。这让山东豪杰伤透了心,玄武门之变时,李勣、秦琼选择了旁观也就不足为怪了。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二十四功臣中前面的全是关陇集团和山东世族,瓦岗军出身的功臣中张亮最靠前,仅排第十六位。张亮原为李勣部下,能够靠前排名还是沾了房玄龄的光。而李勣被排在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秦琼。

唐太宗晚年,对山东豪杰越来越不放心,特别是张亮谋反被诛后,朝堂上的话语权完全被关陇集团和山东世族掌握。唐太宗临终前,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政,一个关陇集团,一个山东世族,完全没有山东豪杰的立足之地。长孙无忌等人强烈反对废王皇后是因为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而武则天出身商贾之家。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以经商起家,积累了万贯家财。唐高祖起兵时,武士彟倾尽家财助之,被授予库部郎中,后任荆州都督。武则天进宫时为唐太宗才人,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出家为尼。唐高宗早就对武则天有意,但苦于名分,一直不能将武则天接入后宫。是王皇后出面,唐高宗才如愿以偿。王皇后请武则天入宫不是脑子进水了,而是当时萧淑妃受宠,他要找一个帮手。萧淑妃出身兰陵萧氏,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而武则天家境就低的多了,再怎么受宠也是个下人。王皇后算计的精准,朝中大臣绝对会站在自己这一边,但她忘了朝中除了长孙无忌等人还有一个李勣。李勣与武家并无交情,但都受到关陇集团与山东世族的欺压,所以李勣出手了,而且一击必中。

武则天当权后,长孙无忌被杀,褚遂良被贬,其余的也都被武则天提拔起来的科举、军功入仕的寒门子弟挤出朝堂,狠狠的替山东豪杰出了一口恶气。显庆四年(659年),武则天下令重修《氏族志》,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重修完成的《氏族志》改名为《姓氏录》。《姓氏录》完成后,被录入的世家大族们耻于寒门同列,纷纷抵制。于是武则天又下令没收全国的《氏族志》加以焚毁,又重用酷吏打击不听话的世家大族。最终带领寒门子弟赢得了应得的权利和地位,也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储备了大量寒门人才。但当武则天想进一步篡夺李家天下时,李勣的孙子李敬业毅然举起了拥唐的大旗,却落得兵败身亡的结局。这是李勣始料不及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李家祖孙二人一个拥武,一个反武,但都无愧于天下。

作者:汉唐归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