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皇帝,應該山珍海味都喫過。不過,唐宋時期的皇帝就沒喫過一種食物,就是現在非常常見的西紅柿。因爲他們在世的時候,西紅柿還沒有傳入中國。那麼,西紅柿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呢?爲啥還叫番茄?

(西紅柿)

西紅柿的原產地不是中國,而是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帶。如今,在祕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積野生種的分佈。

西紅柿能夠走上餐桌,是馴化的結果。現在,我們喫的西紅柿,祖先是櫻桃番茄。最開始,墨西哥人喫了山上的西紅柿,感覺挺好喫,後來又把柿子秧挪到了自己家地中種植,感覺比山上的好喫。就這樣,墨西哥居民家就有了西紅柿。

(西紅柿)

西紅柿向外傳播始於1523年,最開始從墨西哥傳到了西班牙、葡萄牙。爲啥傳到這呢,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在北美有殖民地,感覺西紅柿很好喫,就帶回了本國種植,後來逐漸普及。

西紅柿大面積傳播始於1575年,英國和中歐各國都能看到西紅柿。 17世紀傳入菲律賓,後傳到其他亞洲國家。大約在明朝時期,西紅柿傳入中國。

(西紅柿)

西紅柿傳到中國的時候,叫做番茄。爲啥呢?歷史上,中國人對於境外傳入的事物都習慣加“番”字,於是就叫它爲“番茄”,也叫“番柿”。不過,因爲它的顏色是紅色的,又來自西方,所以又有“西紅柿”。由於西紅柿的名字好記,字又好寫,所以西紅柿的名字比“番茄”、“番柿”流傳的廣。不過,在臺灣北部將西紅柿俗稱“臭柿”,南部叫做“柑仔蜜”。

(西紅柿)

西紅柿是明朝傳入中國的,不但唐宋的皇帝沒喫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都未必能喫的到。

根據資料記載,西紅柿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有機酸及少量的蛋白質。有促進消化、利尿、抑制多種細菌作用。番茄中維生素D可保護血管,治高血壓。番茄中有谷胱甘肽,有推遲細胞衰老,增加人體抗癌能力。番茄中胡蘿蔔素可保護皮膚彈性,促進骨骼鈣化,防治小童佝僂病、夜盲症和眼乾燥症。【參考資料:《番茄的簡單屬性及藥用價值》、《西紅柿的營養價值》、《中國植物誌》】(作者:每日漢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