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新而且冷嗎?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丁力/文 敘利亞遭受導彈襲擊的事件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除了俄羅斯和敘利亞表達不滿之外,不再有其他大的反響。其實,在打擊剛完成的時候,發起攻擊的美、法、英三國已經爲這次行動劃定了界限:懲罰敘利亞政府對平民使用化學武器。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說,打擊是一次性的。他的言下之意是:如果敘利亞政府不再使用化學武器,就不會有再次攻擊。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說,沒有推翻敘利亞現政權的打算。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說,他沒有因此改變從敘利亞撤出美軍的計劃。他在3月剛剛宣佈將從敘利亞撤軍,就在4月7日發生了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爲了對抗伊斯蘭國,美國在敘利亞部署了大約2000名軍人。

美國領導的這次導彈攻擊的方案是保守的。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採納馬蒂斯的主張。外號“瘋狗”的馬蒂斯不願引起俄羅斯和伊朗的強烈反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內閣部長級。包括總統和副總統在內,美國本屆內閣共有25人,由此可見美國對聯合國的重視。博爾頓也曾擔任過駐聯合國大使)妮基·黑利都是強硬派,主張對敘利亞實行更猛烈的打擊。襲擊過後,俄羅斯和伊朗的官方反應相對溫和,只是表示憤怒和譴責,沒有公佈報復措施。

特朗普以他一貫的風格,高調開始,向敘利亞和俄羅斯發出嚴厲警告,發射導彈,然後低調收場。這不是說他做事有頭無尾,或容易受到干擾。相反,他總是執着於自己的初始想法,強硬而且有很強的執行力。他發出彼此衝突的信號,其中有性格不穩的因素,也是爲了讓人覺得他不可預料。他追求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便渾水摸魚。他擅長在談判桌上“詐叫”,而且還可能“詐胡”。這就是他引以爲驕傲的“交易的藝術”。

但是,在國際政治中,美國總統的一言一行都被廣泛傳播,被仔細分析,完全不同於特朗普在經營房地產之時的暗中操作。他的“藝術”曾使他的公司官司不斷,多次破產。美國有充足的資源供他揮灑,但這種公開的伎倆能否長期有效,還有待觀察。

在這次導彈襲擊的另一邊,敘利亞飽經戰火,國土一片廢墟,可以失去的已經不多。100多枚導彈也不能改變政府軍與反對派的力量對比。如果美國及其盟國沒有進一步行動,敘利亞政府軍將在俄羅斯的支持下繼續向前推進。中東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方,局勢將如何變化難以預料。

中東:大國競技場

中東是全球地緣政治的窪地,彙集百川;也是全球地緣政治的中心,牽動萬縷。分析地緣政治,中東是一個合適的樣本。最近的重點是敘利亞,兩個主要對手是俄羅斯和美國,但參與其中的遠不止這兩個國家。他們要照顧太多的利益方,同時又要遏制敵對方,而這些方面往往還是彼此衝突的。2018年4月14日,美國及其盟友法國和英國發動對敘利亞的打擊,用100餘枚導彈襲擊敘利亞政府的三處目標。這是一次事先張揚的打擊,起因是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造成無辜平民傷亡。這三個國家聲稱,他們的打擊目標都與化學武器有關。

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都否認這一說法。在相當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一直在國際社會中爲敘利亞政府代言,而戰亂之中,敘利亞政府的聲音微弱,不被重視。在中東地區,使用化學武器並不少見。一年前,美國以同樣的理由向敘利亞政府使用的軍用機場發射59枚導彈。但美國在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方面的紀錄並不好。美國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的統治,是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爲藉口,但在佔領伊拉克之後沒有找到他們曾經言之鑿鑿的那些武器。這次化學武器襲擊的說法是否成立也頗受質疑。對真相的辯論也體現了價值的衝突。

不論化武襲擊的真相如何,這次空襲揭開了一個序幕。在敘利亞的內戰中,冷戰時期美蘇的代理人戰爭模式正在退去,半遮半掩的美國和俄羅斯可能走向對抗的前臺。針對這次空襲,聯合國祕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說:“冷戰回來了——猛烈,而且有所不同。”什麼地方不同?他說,過去管理危機升級的機制似乎已不存在。他是在說美俄高層缺少聯繫吧。

新冷戰不是一個新觀點。關於又一場冷戰的談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在這次對敘利亞的轟炸中,新冷戰大致可以確定了。不過,意識形態的闕如,如同缺少宗教極端主義的恐怖主義一樣,都會減弱作戰意志。新冷戰的規模和強度都將不及上一次冷戰,而且不會是國際關係中的主導力量,至少目前還不會。在美俄冷戰之外,還有其他對抗。中國是特朗普政權的更大目標。

冷戰是一個歷史名詞。如果用冷戰來描述新的國際關係,必定要有與冷戰近似的事件纔有說服力。如果僅僅從字面上說,冷戰就是不熱的戰爭,大國之間沒有直接向對方發射炮火,冷戰倒是恰當的。敘利亞就是一例,美俄在那裏的對抗已經有些日子了。

中東和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的戰爭拖延已久。2010年12月,突尼斯爆發大規模抗議,很快蔓延到其他阿拉伯國家,敘利亞也民心不穩。這就是“阿拉伯之春”。2011年3月,敘利亞安全部隊逮捕15名兒童,他們的罪名是在牆上塗寫反動標語。這些孩子遭受酷刑的消息傳出後,多個城市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遊行。2012年5月,在霍姆斯省發生屠殺,受害者包括數十名兒童。敘利亞政府不承認屠殺的指控。此後,敘利亞陷入暴力衝突並走向內戰。這時,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長期掌權的領導人或者下臺,或者被推翻。另外10箇中東國家則對民衆的要求做出讓步,用政治和經濟改革平息抗議浪潮。也有一些國家持續動盪,如利比亞、也門,但平民大量死亡並且引起美俄直接軍事介入的,只有敘利亞。情形類似的也門就沒有吸引到他們這樣多的投入。

敘利亞位於歐亞非大陸的十字路口,地中海東岸,兩河流域和埃及之間,在西南邊境與以色列相鄰。敘利亞是一個文明古國——雖然按照現代國境線劃分古代文明是非常不合適的。敘利亞屬於一個更大的文明範圍,首都大馬士革自古以來就是貿易中心。在較近的時代,在倭馬亞王朝時期,大馬士革是阿拉伯帝國的首都。伊斯蘭教有明顯的教派分裂。在敘利亞,遜尼派佔全國人口的近百分之七十。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家族屬於少數派什葉派之中的阿拉維派。阿拉維派只佔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略多,以這樣一個小的基礎統治全國很不容易維持穩定。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的總部設在大馬士革,1963年發動政變,開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執政。後來擔任這兩國總統的哈菲茲·阿薩德和薩達姆·侯賽因都是這個黨的成員。在長子遇車禍身亡之後,哈菲茲·阿薩德培養次子巴沙爾·阿薩德爲接班人。2000年,哈菲茲·阿薩德去世,敘利亞修改憲法,把法定的總統年齡下限從40歲改爲34歲,當時34歲的巴沙爾·阿薩德接替父親成爲敘利亞總統。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伊拉克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被取締。這兩個國家相鄰,又有共同的政治淵源,所以在伊拉克興起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很快就推進到敘利亞。伊斯蘭國的全稱是“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

敘利亞各方力量都難免混入恐怖組織的人,這使得他們很難獲得西方的全力支持。

在戰後的伊拉克,伊斯蘭國趁亂而起,製造大量中東難民湧向歐洲,並且把恐怖主義傳向歐洲。歐盟因爲難民問題發生分裂。

庫爾德也趁亂而起。這是一個分佈在土耳其、伊朗和敘利亞的跨境民族,長期爭取獨立而不果。土耳其派軍隊進入阿扶林地區,是爲了遏制庫爾德人的勢力。美國支持庫爾德人,是爲了牽制伊朗和俄羅斯,必然遭致土耳其的不滿。2015年11月,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兩國都保持克制,因爲這時候他們看到了更大的共同利益,需要對方來共同抗衡美國。2016年7月土耳其的未遂政變,土耳其也譴責美國。不過,土耳其這次支持美國打擊敘利亞,在近期的兩國關係中是一個例外。

伊朗是什葉派爲主的國家,利用薩達姆的伊拉克被摧毀的機會在中東擴張勢力,這必然與沙特等遜尼派國家的利益發生衝突。沙特組織國際聯軍進入也門,就是爲了阻止伊朗的擴張。戰事已經持續多年,還看不到結局。

美國把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不能幫助美國在中東贏得朋友,雖然這些國家不能離開美國的支持。4月15日,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峯會在沙特王國召開第29屆會議,表態支持空襲敘利亞。敘利亞也是一個阿拉伯國家。在中東的任何大的動靜中,以色列都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但經常不出面。以色列改善與沙特、埃及的關係,一個重要原因是爲了共同對付伊朗。

特朗普最終可能會發現,中東是一個美國撤不出去的地方。

普京的俄羅斯

自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在普京的領導下,冷戰後的俄羅斯經過一個弧形的變化軌跡,又逐漸迴歸到傳統,而不是像一些人期望的那樣成爲新歐洲的一員。俄羅斯太大,在不能領導其他國家的時候,只能保持單獨的一極,也不缺少友好國家。此前的蘇聯實際上是建立在俄國傳統之上的帝國,只是比以往多了一個意識形態,這是蘇聯的一個軟實力。

2014年,參與東烏克蘭衝突、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都使東歐、北歐感到俄羅斯的威脅,並使其遭到經濟制裁。但普京在國內享有廣泛的民意支持。俄羅斯相信強大的武力、靈活的外交,沒有固定的盟友。相對的孤立不會改變俄羅斯,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之內。

因受西方制裁的影響,2017年俄羅斯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四,比上一年後退兩位,位於只有24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之後,不到美國的十三分之一。但得益於石油價格回升,俄羅斯GDP在2017年增長1.4%。當然,GDP只是一個參數。俄羅斯有大國的氣勢在支撐,還有厚實的家底:能源和武器。這些是許多國家的必需品。

俄羅斯是一個資源大國。俄羅斯能夠在今天維持一個大國的形象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然資源的出口。這些資源,主要是能源(天然氣和石油),不僅僅是商品,同時也被用來作爲對外政策的工具。向誰出口,什麼時候中斷供應,俄羅斯運用自如。俄羅斯原油的開採成本高,品質較低,都沒有對出口產生實質影響。能源爲俄羅斯贏得合作伙伴。美國前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在上任前是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董事長兼CEO。這家大型跨國能源公司在俄羅斯有油田,蒂勒森長期與俄羅斯往來密切,他被解職也會對美俄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在蘇聯解體之後的私有化中,這些資源落入少數人手中,而壟斷資源的寡頭並沒有創新動力。實際上,俄羅斯從來就缺乏商業傳統,轉型失敗導致國家經濟增長乏力。這些一夜暴富的寡頭進而要求參與政治。普京打擊這些能源和金融寡頭,收回資產,分配給他的支持者,仍沒有能夠改變俄羅斯經濟結構的單一化。有論者說,俄羅斯是僞裝成國家的加油站,雖然苛刻,卻不無道理。

當然,俄羅斯已不再像蘇聯時期那樣封閉僵化。官員們在工資之外,還有其他渠道的合法收入。據俄羅斯官方公佈的官員收入申報單,2017年收入最高的是副總理亞歷山大·赫洛波寧,摺合3億多人民幣,農業部長亞歷山大·特卡喬夫的收入合5540萬人民幣,副總理尤里·特魯特涅夫的收入合3813萬人民幣;總統普京的收入不如他的一些官員那樣豐厚,大約合190多萬人民幣,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

俄羅斯武器研發和製造主要依靠蘇聯時期留下的家底。2017年,俄羅斯繼續保持世界第二武器出口國地位,出口價值超過150億美元。武器不是普通商品,從哪裏進口武器與這個國家的戰略立場選擇有很大關係,而且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武器的進口國主要是蘇聯時期的用戶,如印度、越南。此外,俄羅斯也發展了新用戶,如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在2017年,俄羅斯簽署向土耳其供應4個營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合同,總價約25億美元。美國強烈反對土耳其使用俄羅斯的防空系統。

俄羅斯自己的軍隊卻有些捉襟見肘。在這次襲擊之後,俄羅斯向敘利亞運送過去兩艘23噸的快艇,美國則增派一艘10萬噸的航空母艦及其龐大的護航艦隊。

俄羅斯的軍隊仍然是冷戰時期的底盤,大多常規武器已經落後。俄羅斯的戰略武器有很大的威懾力,但那是爲世界末日之戰準備的。新冷戰是新的,將冷卻國家間關係。新冷戰是真實的,不僅在戰場上,也在商場上。在新冷戰中,俄羅斯有基礎,但還不夠。

特朗普的美國

在特朗普執政的美國的推動下,世界格局正在重組。特朗普好鬥。他在國際上與各個國家爭鬥,四處出擊,包括美國的盟國;他也與自己選拔的官員爭鬥,自上任以來頻繁撤換高級官員,從國務卿、國家安全助理到中央情報局局長都被更換過,團隊的不穩必然影響到政策的執行。

在國際上,特朗普的目標太多,而且彼此往往還是衝突的。不過,他正在改變單邊行爲,在打擊敘利亞時與英法合作,並且贏得缺乏作戰能力的德國的道義上支持。美國小布什總統入侵伊拉克的時候,德、法堅決反對,被稱爲“老歐洲”。特朗普還宣佈重新考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決定。在朝鮮核武器問題上,美朝取得重大進展,朝鮮同時也改變了以往的孤立政策,這將迫使美國不得不考慮更多方面的因素。

當前在敘利亞的對抗中,美國的實力遠大於俄羅斯,但兩國總統的意願和能夠動用的資源有很大差別。特朗普在國際上受到各種牽制,在國內也受到掣肘,沒有舉國之力的優勢。普京對國際關係的顧慮較少,在國內享有廣泛的支持,反而更加堅定。

冷戰是兩個陣營的對抗。三次柏林危機都得到和平解決:1948年蘇聯封鎖西柏林,一年後解除封鎖;1958年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美英法撤出西柏林,無果而終;1961年蘇聯再次要求西方從西柏林撤軍,以蘇聯修建柏林牆告終。冷戰的結束以柏林牆被拆除爲標誌。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之間的直接對抗,最後蘇聯撤回導彈。在冷戰時期也有多次熱戰,表現爲代理人戰爭,即美蘇各自支持在戰場上交火的力量,不親自出面廝殺。不過,在兩場大的熱戰之中,美國都赤膊上陣,蘇聯仍堅守在幕後,可算是半場代理人戰爭。這兩場熱戰,蘇聯是最大獲益者,美國都沒有佔到便宜。

決策的變化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一旦完成,再改變也較爲緩慢。美國對俄羅斯的反應,有近期事件的原因,也是多年積累的結果。對華政策也有長期積累的因素,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意願決定的。不過在特朗普的推動下,兩國關係正在加速變化。

在國際關係中,特朗普的立場是親俄反華(雖然“反華”這個詞已被濫用)。一度擔任他的首席戰略分析師的史蒂夫·班農也是如此。班農被盛傳能夠左右特朗普的觀點,於2017年8月被辭退,在去職後仍然在呼籲警惕中國。美國候任國務卿麥克·蓬佩奧、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都是著名的強硬派,而且對中國懷有深深的疑慮。特朗普的立場在相當一批政治精英中是有擁躉的。

通俄門的調查始於上一次美國大選期間。據認爲,俄羅斯涉嫌干涉美國大選,以使特朗普當選總統。奧巴馬在離職前已經開始調查,最先倒下的有邁克爾·弗林。弗林曾擔任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在大選中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和安全政策顧問,在採訪中多有親俄言論。特朗普任命弗林爲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2017年2月14日,弗林因爲向副總統隱瞞他私下會見俄羅斯駐美大使而辭職,在任還不到一個月。

弗林與俄羅斯的關係顯然不一般。特朗普要求聯邦調查局(FBI)中止調查弗林。FBI前局長詹姆斯·科米說特朗普“要求我對他個人表示忠誠”。在擔任FBI局長近4年之後,科米在2017年5月被特朗普解職。科米在FBI的前任羅伯特·穆勒是現在領導特朗普“通俄門”調查小組的特別檢察官。

特別檢察官對特朗普的調查正在推進,並超出“通俄門”的範圍。4月初,FBI特工突襲特朗普律師邁克爾·科恩的辦公室和家,帶走電腦和大量文件。2006年,已婚的特朗普與成人電影明星斯托米·丹尼爾斯多次發生性關係。2016年,在特朗普參加總統競選之前,他的律師科恩與丹尼爾斯簽署保密協定,丹尼爾斯收到13萬美元的封口費。這涉嫌違反有關競選的法律。

在美國主流媒體中,堅定支持特朗普的福克斯是一個異類。特朗普的“假新聞”媒體中沒有福克斯。可是,據調查,福克斯新聞的主持人肖恩·漢尼提是科恩自2016年大選以來的三個客戶之一。科恩的另外兩個客戶都陷入性醜聞,其中之一是特朗普。如果繼續深挖漢尼提和特朗普之間的聯繫,可能還會有更多爆料,如利益輸送等等,這對特朗普又將是一個打擊。

從競選時暴露出的特朗普的言論看,他在性方面很不檢點,而這一點可能被俄羅斯情報機構掌握和利用。科米在他新出版的書《更高的忠誠:真相、謊言與領導力》說,俄羅斯可能掌握特朗普在莫斯科酒店裏嫖妓的錄像。4月15日晚,美國廣播公司(ABC)播出關於這本書的電視採訪。科米在採訪中說,俄羅斯可能掌握不利於特朗普的信息,“有可能俄羅斯人可以影響特朗普,我不知道是在莫斯科酒店的事情,還是金融問題,或者其他東西。”這可以很好地解釋特朗普的親俄立場。法新社稱,這是俄羅斯可以訛詐特朗普的信息。科米不認爲特朗普有精神疾病。他說:“這樣的人醫學上擔任總統並無不可,但在道德上並不適任總統。”

特朗普在國內的麻煩不會減少,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他在國際上的作爲。

中國的應對:更加開放

俄羅斯是一個適合新冷戰的國家,有能源和武器作爲外交工具。中國卻不適合。在以國家爲實體的競爭中,缺乏技術積累的外向型經濟體有弱勢。這種弱勢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往往被忽視。例如,中興是中國的一個明星企業,卻缺少核心技術,面對美國的制裁難以維持。

對於特朗普,“美國優先”實際上比字面上表現的更加自私,而不僅僅是以本國爲先,甚至放棄了一個普通國家的全球責任,如在氣候問題上。貿易戰或許能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增加在其他國家的市場準入機會,美國的地位是從德國對英國的挑戰中獲得的,不是直接從英國手中奪取。實際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都是英國的盟友。美蘇之間的冷戰是兩個新興超級大國的爭鬥,兩個國家都不是比對方更新的強權。20世紀的這段歷史已經顯示出歷史的某種轉變,大國不一定必然敵對。當然,美國也不會主動放棄全球主導地位,即使特朗普願意。特朗普主要從商業的角度看,他的精英團隊則從更寬的視角看中美關係。

美國維持地位的戰略佈滿漏洞。“美國優先”的政策並沒有錯,其他國家都是以本國爲先,但這也意味着美國主動放棄世界的領導權。從批評者的角度說,則是放棄霸權。對於特朗普以及他的衆多支持者,國際地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不是暴利的源頭。那麼,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將不復存在。這個陷阱是說,在霸權爭奪中,新興大國必將與現存大國發生戰爭,由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他的著作中揭示出來,但這只是今人的總結,修昔底德本人並沒有這樣一個明確的結論。

今天的世界比古希臘、19世紀的歐洲更復雜。談論力量對比轉化還爲之過早,其中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競爭不僅僅在中美之間,俄羅斯不願退出就是一例。還有如特朗普發現的,領導這個世界不是一個值得羨慕的工作。有衆多盟國的美國尚感喫力,何況他國?

中美都非常重視商業。因此,與美俄關係相比,中美之間其實可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和較少的衝突。中國最近宣佈的一系列開放政策是有效的應對措施。這些措施應當成爲長期國策,併爲更加開放的中國做好鋪墊,而不應該是權宜之計。

中國從重商政策走向更加開放的政策,美國的壓力不是沒有好處。商業只是一個國家的一個面向,還有更多的事情值得追求。僅僅重商不能使一個國家成爲發達國家,更開放的國內環境才能造就科學、文化的繁榮。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中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和技術。應對挑戰的關鍵是釋放本土企業的活力,尤其是真正具有創新潛力的民營企業,如此,則中美兩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