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們獨家報道了善林金融總部昨日被查封,員工被解散後,後臺收到了不少善林金融投資人的反饋。

在 2016 年就關注了布穀君的一位投資人,反饋說在善林金融投了上百萬元,布穀君真的很痛心。

與此同時,布穀君也收到了很多留言,"XXX 怎麼樣 ?"、"XXX 可靠嗎?"、" 我在 XXX 投了 100 萬,這家平臺怎麼樣?"

你都不知道怎麼樣,還投這麼多,真是心很大。

這些留言,彷彿對布穀君做了一場科普——很多公司我 · 都 · 沒 · 聽 · 過。

昨天布穀君和一位行業人士聊天,他聊到一家問題公司,這家公司的模式是:投資後,平臺按周結算利息給投資人,並且這筆投資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以在這家公司旗下的超市買東西,價格和市面上的日常價格差不多。

他算了一下,投資年化收益超過 100%。

雖然知道這家公司肯定是自融,借新還舊,但他的家人還是投資了幾十萬進去,沒能攔住。

這家公司是一人股東公司,而且註冊地在境外,總部在北京,他預估了一下,這家公司僅僅在安徽一個縣就集資了幾千萬元,可想其規模有多龐大。

這種平臺,線上信息很少,我們也是第一次聽說。

這樣的公司數量,恐怕爲數不少。

我們多次強調過,線下理財風險很大,最好遠離,主要是因爲資金的流向不透明,沒辦法規避資金被挪用的風險。特別是那些能夠長期提供不合理高收益的所謂財富管理、電商公司。

那些高管作風奢侈,公司贊助了很多高大上的活動,或者大作慈善活動的線下財富管理公司,更是可怕。

簡單界定線上線下理財,就是看平臺獲取資金的方式。有些投資人投資,是在線下籤紙質協議,用轉賬或者刷 POS 機等方式把錢打到公司賬戶股東私人賬戶,就屬於線下。

一個正常的網貸平臺,也就是我們這裏指的 P2P,是展示借款人信息的線上平臺。投資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把錢借給借款人,賺取的是出借的利息。

線上 P2P 平臺可以有線下門店來獲取借款人,但投資人都是在線上投資的。

線上 P2P 裏也有很多渾水摸魚的跑路平臺,但是監管部門從 2015 年就開始重壓監管,行業二八分化,現在的投資環境比那時候要好很多。

普通人照着監管部門發佈的網貸監管細則,按圖索驥,至少能篩掉很多危險平臺。

這次被打擊的善林金融也有線上平臺,就拿善林寶舉例:

這是善林寶的逾期和待償數據。0 逾期,0 代償。

現實來說,0 逾期是不可能的,也許有部分 P2P 平臺的數據也顯示 0 逾期,他們解釋爲 "0 逾期指的是給投資人 0 逾期,實際底下都是平臺墊付 "。

但是,0 逾期的同時,還 0 代償,根本不可能。

稍微瞭解 P2P 的人都知道,監管部門對互金平臺信息披露有很細化的要求,如果善林寶真的想要備案,信息不會這麼簡陋。

如果不知道風險,那就需要學會鑑別,但也有很多人不是不知道風險,只是心存僥倖認爲自己能逃出來,或者經偵不查;詢問布穀君,只是求一個心理安慰。

布穀君只能說,線下理財不要碰,更不要心存僥倖。

今年,整個金融圈的主題是防範風險,控制風險被強調了一遍又一遍。如果非法吸收公衆存款、非法集資、借新還舊已經形成了規模,控制它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在雪球越滾越大之前,打碎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