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传统美食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源于泷州(今广东罗定市)。

起初是唐代的油味糍,经惠能、惠积无意创造,由于无意创造出来的油味糍太薄了,不能像之前的可以分成一块块,所以只能全部铲回一堆然后再分切成一段段或不分。这就是肠粉做法的由来,但当时还没有叫做肠粉,为了与原有油味糍区分,大家就叫它做油味糍片。灾难还没有得到减轻,惠积亲自参与改进油味糍片改进研究工作,之后安排宝亮、惠能等弟子为泷州百姓传授新油味糍做法,这种油味糍片很快就在泷州大地传播开。惠能很懂感恩,在传播过程中帮起了个新的名称,叫作惠积糍。由于惠积糍源自龙龛道场,当地也有人称之为龙龛糍。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转到罗定州吃龙龛糍。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龙龛糍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糍并不算是糍吧,反而有点像猪肠子,不如就叫肠粉吧。后来他回到了京城,还对罗定的肠粉念念不忘,而肠粉亦因此在广东传开了,越开越多肠粉店。

肠粉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同时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选之品,老广记忆中的美食之一。布拉肠粉是将米浆置于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肠粉。以往经常由流动小贩在街角出售斋肠,大部份已转为铺位经营,一般会将肠粉切断,吃时再加入芝麻、甜酱及辣酱调味。注意,猪肠粉与肠粉并非同一类食物,但某些食客会将之混淆。猪肠粉虽然同是米浆制作,但是却与肠粉不同,味淡的猪肠粉并无馅料,是由米浆卷成卷状然后切粒,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