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傳統美食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源於瀧州(今廣東羅定市)。

起初是唐代的油味餈,經惠能、惠積無意創造,由於無意創造出來的油味餈太薄了,不能像之前的可以分成一塊塊,所以只能全部鏟回一堆然後再分切成一段段或不分。這就是腸粉做法的由來,但當時還沒有叫做腸粉,爲了與原有油味餈區分,大家就叫它做油味餈片。災難還沒有得到減輕,惠積親自參與改進油味餈片改進研究工作,之後安排寶亮、惠能等弟子爲瀧州百姓傳授新油味餈做法,這種油味餈片很快就在瀧州大地傳播開。惠能很懂感恩,在傳播過程中幫起了個新的名稱,叫作惠積餈。由於惠積餈源自龍龕道場,當地也有人稱之爲龍龕餈。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遊江南那會兒,受了喫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專門轉到羅定州喫龍龕餈。當喫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龍龕餈時,乾隆讚不絕口,並乘興說:這餈並不算是餈吧,反而有點像豬腸子,不如就叫腸粉吧。後來他回到了京城,還對羅定的腸粉念念不忘,而腸粉亦因此在廣東傳開了,越開越多腸粉店。

腸粉是廣州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同時也是很多市民早餐的必選之品,老廣記憶中的美食之一。布拉腸粉是將米漿置於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往經常由流動小販在街角出售齋腸,大部份已轉爲鋪位經營,一般會將腸粉切斷,喫時再加入芝麻、甜醬及辣醬調味。注意,豬腸粉與腸粉並非同一類食物,但某些食客會將之混淆。豬腸粉雖然同是米漿製作,但是卻與腸粉不同,味淡的豬腸粉並無餡料,是由米漿捲成卷狀然後切粒,每粒的橫切面有如樹木的年輪般成不規則的圈狀,配以不同風味的醬油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