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錢幣,有人玩品相,有人玩版別,但是無論怎麼開宗立派,種類是最根本的寄託。一個好的種類,就是一段歷史時代的記憶,立足於此纔有收集的衝動和慾望。

一對錢,例如助國壯國、得壹順天、建中大曆,都是很好的組合。

三枚錢,白金三品、北周三品都是大家熱衷的品種。

四個的話,北周四品也能算進來。

北周四品(五銖、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說起北周四品,很多人可能會有詫異:不對啊,原來不是三品麼?這怎麼就變成了四個?

讓我們從頭慢慢講起。

話說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是鮮卑民族當家做主的王朝,但是孝文帝偏要趕時髦,他大約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漢服愛好者了。不僅如此,他覺得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所以拓跋鮮卑也不能落後,也得學習漢族文明來充實自己。這場改革雖然帶來了北魏王朝短暫的輝煌,但是也造成了北部邊境上鎮守的鮮卑武士與內地鮮卑漢化貴族之間的矛盾。

六鎮起義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爆發了。

經過血與火的洗禮,鮮卑北魏奄奄一息,留下來的人在它的身軀上建立了東魏西魏兩個短暫的小朝代。雖然說也是魏國,但畢竟大權旁落、太阿倒持,宇文泰、高歡兩位亂世梟雄分別執掌了西魏、東魏兩個政權的權力。

五行大布花錢(“五行大布”鑄行於北周建德三年)

宇文泰雖說是無冕之王,但實際上就是北周王朝的開國太祖。西魏恭帝三年正月,宇文泰根據謀臣蘇綽、盧辯的建議,依據《周禮》制定的新官制。這套新官制實際上採用千年之前的《周禮》的外殼,注入了新政權的精髓與靈魂,譬如設立六官:大丞相、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馬,大司寇、大司空。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古老官位,實際上是爲了彌合民族矛盾,建立新朝根基。

感覺這一幕在歷史上似曾相識對不對?王莽,他建立自己的新朝時,也是這麼做的。看來古人對於託古改制這個手段,真是樂此不疲!雖然不知道宇文泰是不是在心中很崇拜王莽,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他的子孫發行了和王莽一樣的貨幣——布泉。

宇文泰去世後,宇文覺篡權稱帝。當皇位傳到宇文邕的時代,宇文家族已經不滿足於只當個割據西北的土皇帝,他開拓進取,積極投身統一大業。首先要做的就是積累財富,準備戰爭。

保定元年開始,以一當五的北周布泉開始流通於北周國內,與五銖錢並行,算是五個五銖錢的價值。恰巧王莽曾經也鑄造過布泉,但是王莽用的是懸針篆,字體纖細剛勁,棱角分明。這種字體不僅應用於布泉,也同時在貨泉、貨布上使用,大名鼎鼎的六泉十布兩刀也是如此。而北周布泉相對莽錢布泉直徑雖小,但是錢體厚重,字體採用玉箸篆,雍容華貴,流暢委婉。

建德三年,宇文邕有發行了五行大布。雖然名稱爲布,但並不是王莽那樣真的採用“褲子形”,而是真真正正的孔方兄。

北周五行大布和布泉、劉宋四銖、北齊常平五銖

五行,很容易讓人想起陰陽五行。戰國時期的陰陽家深諳此道,後來流入民間,又被道教吸納,因而成爲民間信仰和道教理論的一部分。

恰恰此時,漢代傳入中華的佛教日趨昌盛,因爲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毫無精神寄託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因此許多人爲了躲避兵災而投身寺院,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流失。爲了富國強兵,宇文邕決心打擊佛教勢力,俗話說拉一個打一個。既然要打擊佛教,就要樹立自己的意識形態,因此道教被宇文邕搬上臺面,五行大布正契合了他這種思想,而發行於世。

五年後的大象元年(真是一個萌萌噠年號)。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宇文邕已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這個時候他的孫兒宇文闡坐在皇位上。年幼不知朝堂暗流湧動雲譎波詭的他,還以爲自滅亡北齊統一北方以來,天下萬國都臣服於大周呢。因而發行了大氣磅礴的永通萬國錢,以昭示天下,永行於世,流傳萬國。

大家讀到這裏,是否覺得缺了點什麼?對,布泉摺合五枚五銖錢,而五行大布以一當十,萬國則折當五萬錢用,那麼基礎貨幣呢?五銖錢又是什麼情況?

起先是沒有北周五銖這個“發明創造”的,北周三品一直是業界通行的說法。然而隨着出土的發現,加之玉箸篆的筆體比較,使得錢幣界許多人開始接受了北周五銖的概念。

北周五銖最初被認爲是陳五銖,因南北朝時代依然處於銖兩制錢幣時代,北魏有太和五銖,東魏沿襲北魏使用的永安五銖,北齊的常平五銖,甚至到了隋代依然有置樣五銖通行於世。而西魏北周則較少有關於自鑄五銖錢的傳聞。

西魏的大統五銖也一直是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大統五銖

北周五銖的歸屬,也有很多泉友認爲可能與大統五銖有密切的親緣關係。不過,最終的結論還需要更多的思考與探討,畢竟一切學術的最終驗證都是無數次爭鳴得到的。

作者:黃胤 原創。天眷堂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