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一天,陝西華縣太平莊農民殷思義正在田間用雙輪雙鏵犁深翻土地,突然手頭一震,犁頭碰到了地裏的硬物,他估摸着是地裏的大石頭,便準備把石頭挖出來,以免碰斷犁頭,誰知翻開浮土,卻是一件表面頗爲光滑的陶器,把陶器全部挖出來後,也沒有多想只是幹完活後隨手將挖出來的罐子帶回了家,去做了專門餵雞的盆。

陶鷹鼎

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組成的考古隊在華縣發現了後來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殷思義見到考古隊熱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動向考古隊員講了自己曾挖出一件東西,就把這個餵雞盆交給了考古隊,這才使這件珍貴文物見於世人。這件國寶就是——陶鷹鼎

陶鷹鼎出土於6000年前一個成年婦女的陵墓。這隻鼎採用了鷹的造型。它收起雙翼站立着,雙足與尾部着地,造型簡潔有力,充滿了渾厚的體積感。是不是感覺這隻鷹萌萌的。陶鷹鼎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國務院規定的禁止出國文物之一。現在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何尊

也是在60年代的陝西省,1963年的一天,陝西省寶雞市東北郊的賈村村民陳堆,去後山取土,不料幾鍬下去,挖出了一個銅器,清理乾淨泥土後,也沒有多想,順手就把它放在樓上裝糧食用了。

65年陳家經濟困難,就把這件青銅器連同另一些廢銅混裝在麻袋裏,賣給了寶雞市一家廢品收購站,總共只賣了30元錢。後來寶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佟太放路過這個收購站看到了這個青銅器,感覺這東西應該珍貴,彙報館長後以30元買下了這個青銅器,它就是——何尊。

宅茲中國

何尊造於西周時期。是一個叫何的貴族的物品。它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棱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爲底,高浮雕處則爲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

銅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122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是“中國‘’兩個字最早的文字記載。何尊現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 國務院規定的禁止出國文物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