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80后的小时候的冬天,基本的循环就是:下雪-滑冰-弄湿“主腰儿(棉袄)”-烤火-不小心烧个洞-回家挨打-第二天继续。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的哈,小时候的青海很少有棉花,到了冬天,就看见妈妈撕羊毛,弄的蓬松蓬松的,然后说“尕娃,我给你装(逢)个主腰儿(棉袄),要不然上学冻哩。”

“主腰儿”即棉衣,有对襟和大襟,小孩子一般穿对襟的,穿上胖墩墩的,前胸暖到后背,可惜那时候还不懂母爱是什么,而现在打开尘封箱底的“主腰儿”,除了泪目也做不了什么了。同时又想,为啥青海人吧棉衣叫“主腰儿”呢。

西宁方言真的很有意思,和古语脱不了干系,当然不能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字面意思了,我们聊聊“主腰儿”在古语中代表什么意思:

《警世通言》32回:“周氏骂了两三声‘蛮子’,双手把小二抱到床边,挨肩而坐。便把小二扯至怀中,解开主腰儿,教他摸胸前麻团似白奶。”

《水浒》27回:“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的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纽。”

《三侠五义》52回:“三公子将书信递与他,他仿佛奉圣旨一般,打开衫子,揣在贴胸主腰子里。”

从上面的描述得知,个人认为“主腰儿”就是棉衣。它就是西宁人对棉衣的称呼,也有人会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主腰儿”也可以解释为肚兜,这一点我不同意,古文案例中水浒中的潘金莲绝不可能在冬天只穿肚兜,浪疯了吗她,儿而三侠五义中的“他”是男性,我也不相信那个封建年代也有“人妖”的,另外,青海方言的肚兜叫“钻钻”,何必在多一个名字呢?

保护方言,人人有责,小编随便一聊,您随便一听,千万不要打死我,先别冲动.....实在不行怒给个赞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