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紅樓夢的發跡地

作者:趙佃璽

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彥是曹家功名富貴的開拓者,是他奠定了曹家後世近百年的基業。

《清太宗實錄》記載十分明確,當時曹振彥是多爾袞的部下,天聰八年(1634)“上率貝勒多爾袞、多鐸、豪格等精兵往視大同城,上至大同,立南崗上”,清太宗此次御駕親征,攻下了宣、大兩府的一些州縣。當時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旗中有曹振彥在軍中跟隨,可以看出,曹家第一代發跡的開始,就在大同地區。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就說:“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已是曹家第五代沒落的時候了。

《清太宗實錄》又說,順治五年( 1648)姜瓖叛變,朝庭“命攝政王多爾袞總統內外官兵征剿大同”,這樣曹振彥二次征戰大同。

順治九年( 1652)春,曹振彥擢升爲大同知府。曹振彥在大同任上四年多,而且正值大同城百廢待興之時,期間他爲大同振興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重修大同鎮城碑記》中,說他乃“捐輸清俸,共襄厥事者”,這就是說他是修復大同城池,主持工程的領導者,他上奏朝庭,彈劾了渾源知縣等一些官僚。

在《紅樓夢》第一回有其暗射,其中有一人物叫甄士隱,是當時姑蘇城閶門仁清巷人,原來曹雪芹祖上曹振彥即住在大同和陽門清泉寺南的巷子裏(後因曹家居住而叫了曹家巷),和陽門乃雙陽門(和陽爲雙陽),閶門仍乃雙陽門(兩個日字之門),甄家居住的巷內有個古廟叫葫蘆廟,大同曹家巷西也有個後廟,這並不是巧合,而是曹雪芹聽祖輩的故事而來。

他作爲大同府的最高行政長官,大同城是他的當家地盤,《重修大同鎮碑記》中所說“糗糧之費,板幹之資”、“捐己俸”、“瘠己舒民”,可以看出曹振彥等一些官員們捐贈了自己的俸祿。碑記中還說“睇此蕪城,比於吳宮、晉室,鞠爲茂草,爲狐鬼之場者,五閱春秋。”可見當時大同城是已五載的不毛之地了。

守土有責的曹振彥擔當起了這個責任,清理了廢墟,恢復了街市,修葺了衙署,並吸引人丁,發展經濟,他爲此付出了不少心血。幾年中,他做到了“農安於野”、“商營於市”、“士安於室”,。到他離任時,可以說大同已基本恢復了府城的生機,“是大有造於此一城之民也”。

曹振彥之子曹璽,原名曹爾玉,隨其父親在大同工作有功,被“拔入內廷二等侍衛”。隨曹振彥一同工作的幕僚孫有光後留在大同,曹家走時把房產贈與孫家,孫有光之重孫,孫紹祖又娶了賈迎春。

曹璽娶了孫家之女孫眉。孫眉於順治十一年(1654)被選入宮,做了剛剛出生的康熙皇帝玄燁的乳母,曹璽也成了康熙皇帝的侍衛。曹璽的兒子曹寅後成了康熙皇帝的伴讀(同窗)了。之後,曹璽又“升內工部”,康熙親政後,曹家因孫氏等人,盛極一時。

曹家一路攀升,備極富貴榮耀,成爲名門望族、仕宦大家,皇帝把大同和陽街北的一些豪院賞於曹家(曹家巷)。《紅樓夢》第一回內容,即曹家從大同到江南的全過程縮影,大同是紅樓夢的發跡地。

後來,葫蘆廟炸供失火,是明末清初大同代王府失火的影射,致使甄家連累遭秧,甄士隱出家去了。這就是說曹家後來的不幸遭遇,以及寶玉出家。《紅樓夢》第一回是整個曹家(即賈府)故事的預示,也包含了曹家在大同生活的影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趙佃璽

大同民俗文化學者

古城民俗館館長

大同長城學會名譽會長

西安交大 特聘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