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傷只有 1 種情況需要打破傷風,這 5 種說法都是錯誤的!

由於我國目前尚無成人破傷風免疫接種的相關指南,普遍存在預防措施不規範的情況。

破傷風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eglobulin,TIG)的過度使用一方面給有限的醫療資源造成巨大浪費,另一方面不合理的 TAT 使用帶來了比破傷風更大的醫療風險。

2018 年 3 月,《中華外科雜誌》發佈了由中國創傷救治聯盟、北京大學創傷醫學中心組織制定的《中國破傷風免疫預防專家共識》。今天,丁香園(微信號:dingxiangwang)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專家共識都說了些什麼。

這些都是錯誤的

1. 外傷有創口,常規都應該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 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錯!

2. 外傷後必須 24 小時內注射,超過 24 小時就沒必要注射了。錯!

3. 只要及時注射 TAT 或 TIG,就不會患破傷風。錯!

4. TAT 與破傷風類毒素(tetanus toxoid, TT)一樣,都有主動免疫、一級預防的作用。錯!

5. 肛周膿腫、結腸穿孔、體內異物等非外傷性損傷不需要注射。錯!

需要破傷風的唯一情況

外傷,在急診,只有這一種情況需要打破傷風( TAT 或 TIG ):非全程免疫或者免疫史不詳,且爲不潔或污染傷口。

另外,包括上述這種情況在內,還有三種情況,需要前往預防門診(衛生防疫站)接種 TT:

1. 全程免疫,最後一劑加強至今 5~10 年,且爲不潔或污染傷口;

2. 全程免疫,最後一劑加強至今超過 10 年的所有傷口;

3. 所有非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詳的傷口。

事實上,在急診室,絕大多數患者並不清楚自己的免疫史,並且相當比例都是清潔傷口,此時,雖然僅注射破傷風類毒素(TT)即可,無需注射 TAT 或 TIG。

但是,很無奈,國內衛生防疫和醫院急診脫節,給急診的解釋溝通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幾個基本概念

破傷風主動免疫

也稱爲一級預防,指將含有 TT 成分的疫苗接種於人體,使機體產生獲得性免疫力。主動免疫,注射 TT,通常都在基層預防門診(衛生防疫站),並不是急診。以嬰兒爲例,接種的全程如下表:

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均含有破傷風類毒素(TT),按照上表完成接種。

破傷風被動免疫

也稱爲二級預防,主要指將 TAT 或 TIG 輸入體內,使機體立即獲得免疫力,用於破傷風的治療和短期的應急預防。其特點是輸入後立即發生作用;但免疫作用維持時間較短,一般只有 2-4 天(TAT) 或 2-3 周(TIG,半衰期 25 天)。

清潔傷口

位於身體細菌定植較少的區域,並且在傷後立即得到處理的簡單傷口(如刀片割傷)。

不潔傷口

位於身體細菌定植較多的區域(如腋窩、腹股溝及會陰等),或超過 6 小時未處理的簡單傷口(感染機會增加)。

污染傷口

被黏土或糞便污染,或者已經感染的傷口,包括被污物、有機泥土(沼澤或叢林的土壤)、糞便或唾液污染(如動物或人咬傷) 的傷口,含有壞死組織的傷口(如壞死或壞疽)、火器傷、凍傷、燒傷等。(責任編輯:shamouer)

下載《中國破傷風免疫預防專家共識》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