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一個17歲的少年懷揣從武報國之志考入雲南講武堂。其後入伍,參加了對昆明等地頑固清軍的進攻圍剿,從此投身軍旅,一生戎馬,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在滇軍中嶄露頭角。抗戰爆發後率部出滇抗戰,4年征伐,官至第12師師長,他就是寸性奇,身後是壯士許國的悲愴與嘆惋。

作爲滇軍第3軍主力師的一師之長,寸性奇卻毫無架子,總是一身布衣,每餐只食二三小菜,對於軍餉開銷更是及時公開,分文不貪。所部將士也是與民爲樂,爲百姓排憂解難,駐守中條山4年,攻必克,守必堅。寸性奇更是曾經連續9個晝夜未下火線,一役斬獲日軍大隊長在內3000餘人。

但是,這些只是曾經。在民國三十年的初夏,日軍祕密抽調10餘萬精銳突襲中條山防線。此前的13次進攻與掃蕩皆以失敗告終,但此役中守軍一開始就陷入被動,以至於全線潰敗,損失慘重。寸性奇所部第12師防線面對日軍超過一個師團的重兵突擊,開場打的果斷靈活,第12師在張家坪一線陣地設伏,幾乎全殲突入的日軍第227聯隊,並擊斃聯隊長上田勝大佐,爲整場大潰敗的劣勢戰役中少有的勝績。

但是隨着戰役的持續,雖然第12師將士多次用簡陋的輕武器打退日軍的進攻,但日軍在強大火力支援下,逐漸突入守軍陣地,陣地上多次展開白刃戰。而在日軍航空兵的封鎖之下,黃河渡口無法正常運轉,守軍面臨彈盡援絕的困境。日軍又集合優勢兵力連續衝鋒,終於第12師左翼陣地被突破而陷入混戰。守軍孤立無援,苦苦支撐,寸性奇親臨一線指揮戰鬥,最終奉命突圍,轉戰樊家溝、五福澗等地。途中與日軍主力遭遇,雙方短兵相接,損失慘重的第12師不得不退守大任坪。次日,日軍重兵完成對第12師合圍,形勢危急。

在生命最後的3天時間裏,寸性奇也感到敗局難以挽回,看着身邊那些曾隨着他轉戰千里,出滇抗戰,烽火中浴血了無數個日夜的滇軍將士們越打越少,最後的訓言卻是嚴厲的“今日惟奮力殺敵耳!”他知道,作爲一師主將,可以戰死,但絕不可以苟且!次日,滇軍第3軍軍長唐淮源在突圍中殉國,寸性奇也在率部衝殺時中彈負傷,帶着戰傷,強忍悲痛,大呼殺賊!

民國三十年五月十三日的夜晚,再次被日軍炮火擊中的寸性奇,拖着被炸斷的右腿帶着第12師僅剩的數十位將士突圍至毛家灣一線,再次遭遇優勢日軍阻截,寸性奇復受傷,失左腿,血流如注。在最後的時刻,寸性奇卻嚴令麾下黃仙谷團長率部突圍,其後用最後的力氣,拔出佩劍,自殺殉國。

一代將星,自宣統三年進擊清軍,其後30年戎馬安邦,最終倔強而不甘的隕落於中條山。蒼涼的夜幕中只留下那句:“我腿已斷,不必管我……”其死後身邊的衛士無不垂淚,日軍追兵即至,卻沒有一個人選擇自行離開,最終所部無一人生還。戰後,滇軍第3軍陣亡將士獲授輓聯:“百戰功勳著河山,雙忠大節壯中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