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璞女士在城東小學辦公室副主任孫勇和張瀅的陪同下,參觀了母校校園,贈送了父親陳中柱烈士的紀念畫冊。陳璞此次回泰,捐出了陳中柱烈士的墨鏡及鏡盒遺物,以及民政部頒發的《革命烈士證明書》、紀念章、歷史檔案資料、珍貴照片、有關雜誌書籍、陳中柱油畫等資料,其中,照片包括陳中柱與妻子王志芳初識的合影、騎馬下部隊巡視等。

5月22日中午,泰州市城東中心小學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抗日名將斷頭將軍陳中柱烈士的長女陳璞。

陳璞女士在城東小學辦公室副主任孫勇和張瀅的陪同下,參觀了母校校園,贈送了父親陳中柱烈士的紀念畫冊。她看着母校翻天覆地的變化,辦學環境、辦學規模今非昔比,感到無比欣慰。看到幾個可愛的同學,她欣然和孩子們合影留念。

陳璞女士四十年代就讀於城東小學,如今她長期定居澳洲,雖已是85歲高齡,但精神矍鑠,步履堅定有力。陳璞此次回泰,捐出了陳中柱烈士的墨鏡及鏡盒遺物,以及民政部頒發的《革命烈士證明書》、紀念章、歷史檔案資料、珍貴照片、有關雜誌書籍、陳中柱油畫等資料,其中,照片包括陳中柱與妻子王志芳初識的合影、騎馬下部隊巡視等。陳璞深情追憶父親的生前事蹟,並表示她和後代將繼承父親遺志,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陳璞小學畢業後,因爲家庭經濟不寬裕,努力讀書,終於考取了可以免學費、包喫住和發衣服的國立中央大學附中。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陳璞15歲,堅決要求像父親那樣當一名軍人,保衛祖國。從1950年參軍到上海解放軍第三汽車學校畢業,陳璞1952年集體分配到新疆軍區運輸部工作,成爲人民解放軍首批女駕駛兵,後集體轉業但仍在新疆工作,直到1984年退休。

陳中柱是江蘇鹽城建湖人。1928年,22歲的他進入黃埔軍官學校,成爲第六期學員。黃埔畢業後,被分配到國立中央大學做軍事教官。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陳中柱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地特種團第3總隊團長。1938年,陳中柱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和徐州會戰。後來,受蘇魯皖遊擊總指揮李明揚的委任,陳中柱任該區遊擊總指揮部第四縱隊少將司令。

1941年春,蘇魯皖遊擊副指揮李長江率部叛國投敵,要求陳中柱隨他投日。一心救國難的陳中柱乘機潛出,直奔四縱隊駐地,將部隊轉移到裏下河泰縣與興化交界的東邊城、西邊城一帶,與李明揚會合,繼續堅持敵後游擊戰爭。

1941年6月初,日、僞軍分幾路掃蕩,圍剿蘇魯皖遊擊總指揮部,他們的目標直指陳中柱及其所部。由於日軍來勢迅猛,陳中柱所部未能及時轉移,遭到日軍圍攻。陳中柱率部苦戰,退至武家澤一帶遇日、僞軍攔截,在帶着衛兵迎敵時,不幸身中6彈犧牲。

敵人在打掃戰場時,發現了陳中柱的遺體,就割下他的頭,帶入泰州城,去日軍司令南部襄吉的指揮部領賞。

戰鬥結束後,王志芳找到丈夫陣亡的地方。當時,戰場已經清理完畢,屍體被就地掩埋,陳中柱的無頭屍,被當地老百姓用門板釘了一口棺材安葬了。

王志芳找了一條小船,將丈夫的屍體運到了泰州。她含悲忍痛,設法通過認識的人與南部襄吉聯繫。對方答應將陳中柱的頭顱還給她,並約定日期讓她去取。

到了約定的日期,王志芳帶着六歲的大女兒陳璞,在別人的陪同下前往泰州城外的南部襄吉司令部。王志芳將丈夫的頭顱捧回城外的小船,將丈夫安葬在泰州西門外西倉橋下第十根電線杆下一戶姓唐人家的田裏。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國民黨政府批准陳中柱爲烈士,追贈中將銜,並召開了追悼大會。

1987年2月1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陳中柱爲革命烈士。陳中柱的遺體也由泰州遷葬到鹽城市烈士陵園。2014年9月,民政部公佈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陳中柱名列其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