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使之爱 ▏陈先义

被观众称为荷花仙子的戴骐帆

天使之爱

——心灵雕塑师戴骐帆爱心故事

陈先义

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广为传播,是因为它在劝导人们,要努力发现我们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才能对世界有相对客观的认知,也才能给自己以向上的信心和勇气。

网络最近流传一段励志名段,说你如果从80层楼高度往下看时,看到的可能到处是绿树红瓦,如同油画一样缤纷多彩,可当你从2层楼往下看时,那可能就是树叶、是纸屑和垃圾桶,它说明人若没有高度,没有格局,看到的是社会的负面,看到的是颓废,满眼可能都是鸡毛蒜皮。

实际想一想,这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说教,生活中,假使你每天听到的都是见死不救,都是碰瓷讹人的丑事,都是欺骗斗殴的负面新闻,你就会心底充满怨气和丧气,就会对社会充满不满和失去信心。而当你每天听到的都是舍己为人,都是扶残济弱、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你的心里便充满阳光和快乐。当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阳光和快乐时,这个世界便是祥和而文明的世界,而这样的世界,不正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期待吗?

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叙述的就是一个为他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平凡,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情节,但却是照耀社会的一束阳光。

被爱心大使戴骐帆救助的女孩柳莺

在故事没有展开以前,我们先来给读者看一张照片。你看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姑娘,一张俊俏的脸蛋,一双美丽的大眼,眼睛纯净得像一汪春水,眼睛里流出的是善良而迷人的光彩。姑娘名叫柳莺(化名)。不错,这个姑娘确实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是个人见人爱的天使般的女孩。据说,柳莺就凭这样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和俏丽的外表,多少导演、多少剧团、多少模特队曾经多次注意过这个孩子,曾经一次次用各种名义去动员她,诱惑她,让她弃学从艺,甚至想让她出演角色,像张艺谋《三楂树之恋》的女主角周冬雨一样,希望她一夜之间成为苒苒升起的一颗新星。女孩不是没有动过心,然而这一切诱惑,都被她的父母坚决拒绝了,清醒的父母要她必须读书。

但是,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就是这样这样一个长有一双美丽眼睛的姑娘,却突然间有一只眼睛因意外失明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整个眼部都要萎缩,萎缩后的眼睛,可能是一片洼陷,女孩变得十分丑陋。这的确很残酷,但这却是现实。美丽顿时消失了。

起因非常简单,追求美丽的天真女孩柳莺为了自己更加漂亮,听人说在两眼中间的某个特殊部位,如果适当注射玻尿酸,改变一下形态,自己就会更加美丽。于是,在父母不知的情况下,追求更美的女孩便决定一次她自己并不了解的具有极大风险的手术。

戴骐帆救助的女孩

悲剧便由此发生,据说,在这样一个位置注射玻尿酸,失败概率不低,有不小风险。而风险恰恰降临女孩柳莺头上,意外果然发生了,通向眼部的血管在手术中被阻断,十几分钟内,失血的眼睛便没了视力。一个人见人爱的姑娘,美貌在片刻间离她而去。追求更漂亮的美梦一下子变成了姑娘的噩梦。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女孩的悲剧出现以后。

沮丧、痛苦、无奈,开始无情地折磨和敲打着女孩父母曾经因为女儿引为自豪的心灵,周围的人眼见孩子的父母在嚎啕大哭,看见大眼睛女孩忽然就变成了残疾人,既对社会舆论错误引导手术美容表示无比愤慨,也对女孩和她的父母无不充满了同情。

内行人这样告诉女孩的父亲柳哲(化名),孩子还有非常短暂的黄金抢救时间,过了时间,恐怕很难康复。而这样的技术设备咱这儿不行,得去北京,哪里专家多,名人多,办法自然也多。他进一步得知,全国专家北京最为集中,而北京以眼科称雄的同仁医院实力最强。

对,要去北京,要找一流专家,要给女儿争取最有效的抢救时间。那一瞬间,柳哲下定了决心。

爱心大使戴骐帆创作的工笔画《不染图》

可北京对他来说,几乎是遥远的梦啊,他在北京没有任何依傍啊,何况去北京治病不是一般门诊排队,而是抢救,是需要一流大师们会诊,谈何容易?这么仔细一想,便失去了信心。举目无亲的北京,他甚至连去都没有去过。

但看着可怜的孩子,柳哲又不死心。想来想去,蓦然之间,一个年轻的女孩进入他的视野。这个女孩名叫戴骐帆。那是一次扶贫助贫的文化活动,他被女孩慈善举动感动了,于是留下了电话。他从朋友口中了解了女孩,对这个女孩充满好感。

女孩的工作是一位老师兼主持人,不仅气质优雅,而且博学多才,既能做主持人,又能吟诗作画,还能作曲演唱。并且有极好的音质,中央电视台不止一次重点推出过她自创自演的歌曲。但他别的都记不清了,他记住了这个年龄不大的女主持人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中华慈善总会的“爱心大使”,女孩做过很多被社会传播传颂的好事。一个30来岁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有十年“爱心大使”的经历。说明这个孩子善良,乐于助人。对,就找她,这是他唯一的“北京关系”,他认定,这个善良美丽的女孩,一定会帮助他。

《不染图》局部

为什么这么自信?因为从别人口中,他还听到了这个名叫戴骐帆另外一些不平凡的故事。这些故事,曾经深深打动过他。

那一天,熟悉戴骐帆的人这样告诉她,说这个小戴不得了,她毕业于西北大学,是一个在艺术领域颇有名气的主持人。本来在这样一个领域她很有发展,有非常宽阔的前程,因为她已经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据说,连许多大牌主持都认为,戴骐帆的前途不可估量。北京电视台的当家主持春妮在看了她主持的作品之后,赞赏有加,认为这是一个极富个性魅力内涵丰富且极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优秀人才,将来必成大器。

但这样一个有理想有胸怀的女孩,不像有的女孩一样,广泛交际,四方联络,甚至把美貌和才华作资本。她有一个特点,拒绝一些像交际花一样追名逐利的交往,拒绝浮躁,以刻苦读书努力壮大提高自己,闲暇时间,她宁可吟诗作画,以求安静和修身养性。她的工笔画,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和大师们放在一起并不逊色。一次国内几位知名的工笔画家看了她的作品赞叹不已,她笔下人物那种鲜活的神态,那逼真的色彩,还有纤毫毕现的发丝,都是一种高端水平。他的歌曲创作和演唱,受到台湾歌唱家邓丽君家人的极高评价,特意多次聘请她作为邓丽君纪念活动的策划人和主持。认为无论在唱腔和音质把握上,小戴不仅继承了邓丽君的风格,并且她还有自己的创新。很多人对她高度期待,认为就凭“邓丽君的传人”这一点,撇开她绘画和主持的出色天赋,足可以走红社会。

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戴骐帆没有这样做,她有属于自己新的人生谋划。除了主持人的角色之外,她同时强迫自己担起了一个对她来说比较陌生的担子,那就是孩子的艺术启蒙教育。

端庄大气的戴骐帆为电影主持开机仪式

不为经济,不为生活,原因很简单,她要担起一份社会责任。经常与社会交往的戴骐帆,看到我们社会文明素质的差距,内心有几分忧虑。比如,在公众场合,扔垃圾吐痰,举止不文明,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开始她要求自己努力带头示范,比如看见脏乱差,他带头清扫,凡是自己能做的,在公众场合带头做好。但后来,她渐渐发现,一个的力量,改变不了社会整体文明的水平,要社会的整体文明素质提高,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改造我们的国民素质,应该从娃娃抓起。她突发奇想,要为这个社会,做一点未来工程。然而,这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几乎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大事。有人说这是国家领导人考虑的,至少是教育部长想的事,凭一人之力,岂能改变社会文明状态。

但是,戴骐帆认为,国家兴衰,匹夫有责,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就该为国家发展尽心竭力。经过充分的社会调研之后,决定说干就干。在北京朝阳区,她开设了至今或许是北京第一家的道德艺术启蒙教育训练馆。教材是她自己编写,形式她自己研发,主题于立足于传播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讲雷锋的故事,讲李白的诗歌,讲孔夫子的传说。方式生动活泼,区别于学校,要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民族的文化传统,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灵魂的陶冶,这或许影响和决定一个孩子的终生。

中国的古诗古词和优美的传统故事,她编成童谣童话和动听的故事运用于课堂,年龄从两三岁到七八岁都有。有的四五十岁的家长被深深打动了,要求小戴老师也要给他们开课,要补回自己缺失文化艺术启蒙的童年。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回家,自己再悄悄来上课,有的干脆与孩子一起同堂听课。

如今,这样的一种教育不仅在北京已经享有盛名,而且受到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教育的一种新的开拓和创新。在北京朝阳区,社会上的人们这样说,朝阳有关心参与国家反腐的大胆举报的“朝阳群众”,还有关心教育的“灵魂雕塑师”,这个灵魂雕塑师,其领军和创始人指的就是小戴戴骐帆。因为小戴把爱心全无保留的献给了社会,有关方面已经给了她多个头衔,比如慈善天使、雷锋传人等,但不论头衔怎么多,名称怎么叫,职责几乎一样,那就是为社会充当人们熟知的“爱心大使”。

这些关于戴骐帆的故事曾经深深打动了社会,这就是大眼睛女孩柳莺的父亲柳哲从别人口中了解的戴骐帆。想到他这里,下决心把全部希望寄托这个并未交往过的小戴,理由很简单,她有爱心,是爱心大使、雷锋传人,又乐于助人。她是对社会充满责任感的人。

小荷初露尖尖角。戴骐帆的舞台表演很受观众青睐

于是,他冒昧地开始播戴骐帆老师的电话。电话不通。一看时间,错,着急居然忘了时间,这是夜半三更,干脆,他索性对着手机开始电话留言。一边说,一边几乎无法遏制地哭出声来。

这是2018年3月的一天早晨,一大早,住在北京朝阳的艺术老师兼主持人的戴骐帆,刚准备给孩子们去上道德艺术课,却忽然发现手机上有整篇整篇的语音留言。打开听来,是一个男人的哭诉。明白了,这是一个向她求援的电话。想起来了,机主是两千里外的一个普通小业主,查名字叫柳哲,是京外一次慈善活动偶然相识。她认真听完留言后惊呆了,对方遇到了一场意外灾难,女儿眼睛突然失明,十万火急,必须到北京来会诊和治疗,在北京他又举目无亲,要戴骐帆务必提供帮助。

或许被来电人的一腔父爱感动了,或许面对这样的求援她不可能也无法选择回避,戴骐帆在那瞬间没有多想,痛痛快快的一句话非常果断:来北京吧,我想办法。这对病人一家来说,如同黑暗中的一束阳光。他们的确碰上好人了。

而对于戴骐帆,她认定一条,一个讲面子和尊严的男子汉,能够给自己这样一个仅有一面之交的弱女子打电话,并且痛哭失声,说明已经走投无路,此外,人家既然敢于冒昧把电话打给你,说明充分相信自己这样一个仅仅止于朋友圈的异乡人能够帮他。

戴骐帆不再多想,告诉对方行程路线,要求立即出发,而她在北京马上联系专家,尽一切可能做好准备,争取到京能够直接入院治疗会诊。

可当她一切应承完后,仔细一想,才发现,这是个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第一,在北京她自己同样没啥亲友。需要大海捞针一样在朋友圈里找哪怕一点一滴的线索。其中还未必有这样需要的关系。第二,她听人说,同仁医院不要说顶级专家,即使正常门诊,都是提前很长时间排队,人家面对的是全国的病号啊!这些顶级的专家,自己这样一个单打独斗的女孩,是说请就能请得到的吗?再说了,这或许是只有他们院长才可能约到的顶级专家呢?何况,这样的会诊牵扯多个医院。现在社会都很世俗,这或许都需要钱来疏通铺路啊!

但是,这个一闪念的为难情绪,立即被远方病人的哭诉声淹没了。就在这时候,另一个更加使她坚定信心的人物闪现眼前,这就是对她影响最大的她的父亲。小戴的父亲是广东省某医院的急救科的主任和名医。在戴骐帆的记忆里,她就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有过假日,几乎每天都在紧急备战状态,哪怕大年初一,有紧急病号,就得搁下刚刚端起的饺子。她因此见到过父亲救死扶伤的很多场面,八岁就手举吊瓶帮父亲抢救危难的病人,十岁就给父亲在抢救室里打过下手,她见过父亲怎样不顾一切的为抢救病人牺牲一切的场面。她知道累计千余危重病人被父亲妙手回春。他看到过父亲每次成功抢救病人后的快乐和满足。此时,她仿佛听到了父亲的嘱托,孩子,只要有能力,就要为他人尽一份责任。关爱他人,这是做人的根本哪。

父亲的形象,让她顿时增添了力量。困难再大,自己比起这个外地朋友来,总会可以多一些办法吧。已经答应人家来了,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

瞬间,她开始搜索自己的北京朋友圈,搜索记忆里那些经常碰面的乐于助人的“爱心大使”们的名单。可当她拿起电话正准备搜索时,电话神奇的坏了。这几乎有意为难她。而她的所有熟人的名单都在电话里储存着,来不及多想,他一边委托朋友给自己到课堂请假并临时找人代课,一边火速赶往附近最近的手机店。力求最快能够修好电话。

戴骐帆创作的《仕女图》

碰巧了,手机店技术最棒的店主人外出不在家,需要几天才能返回,而他的技术又是最为可靠和出色,容不得多想,小戴要过老板娘的电话,他要直接与店主人通话。

她非常沉着而冷静地在电话里告诉店主人,这是一件人命关天的事,眼下病人将要到达北京,到达北京必须立即进行会诊治疗,要找的医生专家的电话,都在这个手机里,能否修好,事关重大。如果晚了,不仅眼睛失明,还有可能造成病人受不了打击而轻生的危险。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无论如何你要帮这个忙啊!求你了。

店主人听完,不知是被这个女客户那种几乎命令加祈求似地口吻给震慑了,还是被女孩的一腔爱心感动了。二话没说,他要求她把电话交给了自己的爱人,要自己的爱人用手机当即视频连线,他要在外地遥控指挥操作。

许多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手机是非常细微的零件发生了故障,不要说对手机修理一窍不通的老板娘,即使店主人自己,这个复杂的故障也要费一番功夫。但智慧和灵感或许乐于无尝赠与善良的人,在店主人的视频指导下,第一次打开手机的老板娘,不仅把那些精细的零件一个个拆开了,而且很快找到了故障源头,又一个个精准地安装好。不到半个小时,手机居然修好了。这的确是奇迹,老板娘后来说,如果现在要自己重新打开手机重复一遍,可能脑子里会一团乱麻,怎么也弄不成,但是那一刻,当时居然有那么大的勇气,灵感居然不期而至。

电话好了,戴骐帆大海捞针的工程开始了。

一个个火急的求援信息发出了。拥有数千个联系人的朋友圈里,不断接到她的求援电话,电话里她一次次重复着几乎同样的内容“火急求助眼科专家,请各界朋友关注我的朋友圈的就诊资料,十万火急渴望得到你的帮助。”“请各界朋友帮忙,推荐眼科专家。戴骐帆向你呼救。”“谁有认识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的,谁有认识301总医院的眼科专家的?我的电话189119172·····盼速速联系我。”

几乎一整天时间,戴骐帆几乎口干舌燥的在电话里不断重复着大体一样的内容,晚上已经夜深,小戴才知道自己肚子整整一天还粒米未进呢!

爱心就这样在微信和电话中传递着,一个个知道名字不知道名字的电话像接力赛一样涌了进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在医院没有任何关系的女孩,居然接到了几十个愿意提供帮助的电话。嗓子已经嘶哑的她一个个联系着,应答着。这些素不相识的朋友们,让她一次次感受了社会的温暖。爱心在不断地传递中,她也深深体验着爱心的巨大能量。她在内心再次默诵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她深信,这个世界终归还是好人多,善良是这个社会的主流。

其间,一个素不相识的朋友这样告诉她,我是从朋友圈你的主持节目中知道你的名字的,虽然不曾谋面,但你是向社会传播爱心的一个好人。我虽然不直接认识眼科专家,可我朋友的朋友认识同仁医院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眼科专家,这个朋友的朋友现在香港驻北京的马术俱乐部工作。他名叫程望远,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企业家。我马上当面向程先生求助。请你等候消息。

这是一个极其有价值的线索,戴骐帆几乎被这样一个朋友感动的热泪盈眶。那位至今未曾谋面的朋友不曾失言。他联系上了马术俱乐部的程望远,程先生说,同仁的那个专家是一个国内外都有很大名气的老主任,姓马,人们称他马主任。已经花甲之年,一般出诊不多,院方非有重大疑难问题才可能破例请他出诊,并且须由院长亲自商请。所以,他可以电话商请,但不敢保险。他有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皮小姐,人特热情,要有把握,还需想办法当面通过她来协调,程先生建议戴骐帆直接登门,就以看望老专家的名义,详述病情,中间的沟通他来协调,这也是对老专家的尊重。

那一天,在同仁医院马科主任的住所的客厅里,出现了素不相识的探望者。她就是戴骐帆。这个谈吐优雅的女孩用感人的文学叙事语言,以主持人那种非常动人的声音,像讲故事一样把女孩柳莺遇到的灾难和女孩父母的痛楚如实向老专家娓娓道来。

听完以后,老专家看到了这个女孩已经泪光闪闪。她那副认真着急的情绪,深深打动了马主任,马主任问道,这个小孩是你亲妹妹吗?小戴摇头。马主任继续问:那么肯定是你的亲戚了。小戴依然摇摇头。马主任表示诧异时,小戴说,这是一个与我并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一个农家孩子,因为人家有难了,求助我,我觉得有责任提供帮助。老专家从内心被感动了。他沉默良久,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小姑娘,就冲你这样一副热心肠,就冲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像你这样传播温暖和阳光的人,还有那些与你素不相识的传播爱心和温暖的人,我别说花甲年岁,就是一百岁,只要能动,义不容辞。老人答应,会诊他一定准时到场。

皮小姐后来告诉小戴,对一个花甲年岁的老人,这是破例了,是你助人的行为真正感动了老人。

爱心是互相感染的,温暖是能够传递的。就这样,戴骐帆以分秒必争的速度,历经千辛万苦,把会诊的几个专家们一个个居然联系上了。她有的为登门请求,在人家门口一等就是半天。有的甚至夜半还不能到家。在病人未曾到京之前,专家们一个个都答应了准时出诊。至此,马术俱乐部那个无私帮助的程望远先生,那些仅仅在朋友圈里相知相识的网友,他们还不曾真正与她谋面。

后来,病人到京了,从车站到医院,几乎没有耽搁任何时间,北京的会诊如期进行了。这是一次具有国家水平的最高技术展示。连医院的医生们也感到纳闷,这些专家们这么整齐的到来,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有特别重要的大人物到来,一是有国家重大疑难课题需要磋商。而今天来的病人都不是,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来自偏僻地区的平头百姓。而联系和促成这样一个重要行动的人,是一个普通身份的女孩。他们很多人为此感到惊讶,但知道了这个面容姣好的女孩几天来废寝忘食的奔波,知道了她与病人既无血缘之亲,又无同事之谊,这样的医疗会诊能够如期进行,源于一点,这个社会被爱心感动了。爱心的传递,温暖了一个家庭,也感化教育着整个社会。有位医生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感叹,看来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啊。

好人,是人民对社会文明的概括,也是我们社会道德标准检验的尺度。

一次国家级水平的最高端会诊,为失明女孩柳莺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这是一个带有攻关性质的课题,专家们认为,必须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陆军总院有一位著名专家正在研制一种针对这种病症的中药。专家们又现场帮助联系了这位专家。对一个普通百姓的营救,就此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定案。针对女孩一个代表国家水平的治疗方案开始实施。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傍晚,犯病女孩的家庭一定要设宴款待素不相识的戴骐帆,小戴婉言谢绝了,看着病人一家那种感恩不尽的闪闪泪光,小戴说了一句让他们永远铭记在心的话,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这个家庭里,无论谁有了困难,都有责任提供帮助。人人都奉献一点爱,社会都会充满温暖,没有社会的帮助,咱一个普通百姓,哪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呢?

就在写此文的几天之前,从女孩家乡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已经丧失视力几乎被判了刑的女孩的康复治疗,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美丽的女孩柳莺,正在向重返美丽的漫漫征途缓缓启程。这对戴骐帆来说,是一个令她极受鼓舞的重大好消息。

但是,高兴之余,戴骐帆并没有满足于此,她认为,柳莺因为追求美丽而丧失美丽重新又正在夺回美丽的过程,是因为对美缺少一个正确的认知。她计划,她要继续帮助柳莺疗救一个近乎病态的心灵。

她要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告诉柳莺,什么是真正的美。她要细心地给女孩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主人公就是《巴黎圣母院》中那个卡西莫多。她要告诉女孩,对美的判断不能错误,一个人真正的美不仅外表,更主要是内心。《巴黎圣母院》的男主人公卡西莫多,其丑到了极点,几何型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他的身上,但作家雨果赋予了卡西莫多一种伟大的美,一种隐含的内在的美,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他的心灵却无比高尚,他勇敢地在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最后,卡西莫多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斯梅拉达,每一个有点审美眼光的观众和读者,谁又不被卡西莫多的这个“丑人王”的伟大人格力量而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震撼呢?她要求柳莺,一定要重新看看《巴黎圣母院》,矫正自己的美丑观。

这是戴骐帆继续帮助女孩,亲自要开给女孩疗救心理病患的一记良药。否者,柳莺的眼睛即使重返了美丽和光明,而她的身心依然被心理疾病所折磨而痛苦,一个具有病态心理的美女,无论她的外貌多么美丽,那她都是一个病态的不完整的人格。

无疑,这是一个更艰巨的工程,而戴骐帆认为,她的这个工程不过才刚刚起步。这一切,与戴骐帆几乎在社会关系上没有任何关联。

同样道理推而广之,我们这个社会犯有同这个女孩一样审美心理病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巨大的群体,否者,那些莫名其妙的美容院,那些因为仅仅追求外在美而放弃内在美而酿成悲剧的姑娘小伙们,为何一个接一个的不断发生。

戴骐帆呼吁,我们这个社会,塑造美丽脸蛋的这院那所,不妨首先从塑造灵魂开始。灵魂。将决定我们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丢了灵魂,即使有了美丽的外表,也是一具空壳,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这就是戴骐帆所从事的“灵魂雕塑师”工程的伟大意义。愿我们的社会多一点有高度责任感的年轻一代,这将是我们的未来和明天。也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如此,像戴骐帆这样思考国家和大众未来的美的元素,也才能转化为社会的大美。这就是雷锋传人、慈善大使戴骐帆的大美。

【作者简介】

陈先义,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78年后历任济南军区某师宣传干事,解放军后勤学院教员、秘书,《解放军报》文艺部副刊编辑、副主任、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战神之恋》,长篇报告文学《统帅部参谋的追怀》、《横槊东海》、《1978·历史在这里转折》,文艺随笔集《未入楼台》,评论集《仰望崇高》等。文艺评论集《走出象牙之塔》获解放军文学艺术创作新作品一等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