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福建春意濃濃。

三明市將樂國有林場準備打造一片休閒康養梅花谷,“85後”森林資源管護站站長林益心正帶領大家卸載剛從浙江運來的梅花苗木。

林益心是國有林場改革之後新提拔的年輕幹部,像他這樣的“85後”中層幹部在將樂國有林場共有16個。國有林場改革之後,將樂國有林場精簡機構,大膽選用年輕幹部,管好資源保護,發展森林旅遊。在這個建場已經60週年的林場裏,青春的活力氣息和陣陣梅香一起撲面而來。

將樂國有林場是福建國有林場改革的縮影。

作爲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的林業大省,福建133個國有林場以及1288萬畝國有林場森林正在改革的春風中吐故納新,蓄積發展的新能量。

瘦身:優化整合做減法

改革,首先明確身份。

過去的國有林場雖然爲事業單位,卻長期實行企業化管理,經費自收自支,得不到公共財政的支持。“不城不鄉、不工不農、不事不企”的尷尬身份讓大多數國有林場苦於“找飯喫”,無法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上來。

“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有生態安全和提供生態公益服務。”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了國有林場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

按照中央精神,2016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印發了《福建省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和《福建省縣屬國有林場改革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2017年福建第一次以省政府令的形式頒佈了《福建省國有林場管理辦法》,把國有林場發展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

目前,福建省屬國有林場由106個優化整合爲88個,根據禁限伐比重等條件將國有林場劃分爲公益一類和二類事業單位,超過2/3的林場可劃爲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整合後省林業廳直屬洋口國有林場由副處級升格爲正處級,其他省屬國有林場機構規格均爲正科級以上,有效提高了國有林場的社會地位和對外協調能力。

縣屬國有林場按照每個縣(市、區)不超過2個、每個國有林場經營區面積原則上不少於10萬畝的標準,將全省109個縣屬國有林場整合成45個,其中事業性質林場15個,界定爲生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其餘的30個爲公益型企業國有林場,可釆取合同、委託、承包或招標等形式承擔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實現生態林管護。

機構瘦身,人員精簡。全省國有林場根據實際重新覈定省屬國有林場事業編制數量,對在此次改革中出現的部分超編人員,實行退一減一,逐步消化。目前,全省各地已基本完成省屬國有林場事業編制、領導職數覈定、崗位設置及場級領導人選考覈等工作。

輸血:財政支持有保障

改革老大難,在於錢從哪來。

各級財政是福建國有林場改革的最大資金保障。

改革之後,福建全省省屬國有林場事業經費由2016年前每年5717萬元增加到現在每年16428萬元,增幅187%,其中省財政從原來的950萬元增加到1億元,是原來的10倍。

將樂國有林場在2016年4月收到中央一次性補助資金388萬元。場長林華忠說,這在當時如同雪中送炭,補上了林場職工的住房補貼和五險一金,解決了基本保障問題,緩解了在改革期間資金不足的壓力。

此外,市縣級財政也對國有林場改革給予了積極支持。廈門市將4個省屬國有林場事業經費全部納入市級財政預算。福州市從2017年起全面停止省屬國有林場商業性採伐,並建立財政購買機制,所需的補助經費由市財政據實覈撥。泉州市從2016年開始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國有林場,並將12個國有林場道路硬化、危舊房改造、管護站點建設以及飲用水安全納入建設規劃。寧德市的福安市、古田縣分別對所在的省屬國有林場給予每年150萬元的資金補助。同時,近兩年來中央和省財政安排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培育保護等專項資金8.48億元,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

喫上了財政飯,相當於給廣大國有林場職工喫上了定心丸,給整個國有林場改革輸血供氧。

健體:雙增一減促提升

國有林場一直是林業建設的先鋒隊和主力軍,管護着全國最優質、最穩定、最完備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系統,是森林資源最精華的部分。

福建的國有林場同樣不例外。

然而,改革之前,由於管理體制不順,經營體制不活,國有林場面臨發展的重重困難,森林資源管護也同樣面臨挑戰。

國有林場改革的根本出發點是爲了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爲此,福建提出了“雙增一減”任務,即到2020年全省省屬國有林場森林面積增加50萬畝以上,森林蓄積量增長1300萬立方米以上,商業性採伐減少20%左右。

“雙增一減”靠什麼實現?福建國有林場強化措施,創新機制,採取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的辦法,通過受讓經營、合作造林、租賃造林、合作經營等措施,統籌整合資金和資源,加快推進“雙增”任務的落實。在對外購買森林資源的同時,福建國有林場同樣注重練好內功,選擇近自然經營模式,並開展了森林資源質量精準提升工程。

“德國因近自然經營模式,以相當於我國黑龍江省一半的森林面積創造了全國5%的國內生產總值。”這是近年來業界廣爲熟知的典型例子,也是福建在全省國有林場推行林業近自然經營模式的動力和目標。

近年來,漳平五一等省屬國有林場應用德國近自然森林經營理念,採取目標樹作業法等近自然作業方式,實施近自然經營面積1.5萬畝。泉州市所轄9個省屬國有林場實施近自然林業試點面積2.8萬畝,通過擇伐、補植、套種、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等經營技術,把結構和功能單一的人工純林改造爲結構穩定、功能多樣的近自然森林生態系統。

通過開展林業近自然經營,樹種結構優化,森林質量提升,福建國有林場保衛生態安全的“體魄”得到加強。改革後較改革前,新增加森林面積16.9萬畝,增加森林蓄積422.9萬立方米;2017年商業性採伐比改革前減少30.3%,超出20%目標。目前,全省省屬國有林場經營面積621萬畝,林地面積604萬畝,森林蓄積4853萬立方米,林分畝均蓄積量9.11立方米,比全省林分畝均蓄積高出2.43立方米。

造血:創新機制儲能量

“促進森林資源穩定增長,改善國有林場生產生活條件,其根本出路在於轉變發展方式,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對全省國有林場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輸血保生存,造血促發展。福建創新國有林場發展機制,以社會化、市場化的經營方式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在將樂林場,駕駛員、食堂炊事員、森林管護人員及營林生產、木材生產等都通過勞務派遣方式外聘勞工。林華忠介紹,改革之後,林場面向社會購買服務,將樂林場每年有18萬元用於社會招聘。

同時,將樂還實行網絡招投標制。特別在木材產銷管理方面,採用了定產定銷模式,通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所平臺,在網絡上對伐區木材進行招投標,客戶中標後,通過勞務派遣公司組織勞力進行木材生產和銷售。

社會化服務已經在福建全省的國有林場開展。營林生產、森林撫育、木材生產等林業生產性活動全面引入了市場機制,採取合同、委託、承包或招標等形式,面向社會購買服務,實現了一般性用工的社會化。

每到節假日,福建各大森林景區都會迎來大批觀光遊客。如今,遊客走進“清新福建”,探訪“森林人家”,已經成爲福建旅遊的一大時尚。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國有林場的貢獻。目前,福建全省國有林場建有森林公園106處,佔全省森林公園總數的60%,不少國有林場還建設了森林人家。這些森林公園、森林人家爲城鄉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休閒健身場所,森林旅遊也成爲福建國有林場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

作爲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福建的國有林場改革又一次趟出了路子,取得了實效,樹立了樣本。

然而,改革沒有完成時。未來,福建將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繼續深化國有林場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國有林場,蓄積建設美麗中國的新動能,讓“清新福建”更綠、更強、更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