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佈《迎接中國的挑戰》研究報告[1]。報告認爲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伴隨中國的迅速崛起,美國全球商業利益正遭受中國的衝擊,企業服務國家安全的能力被削弱,美國國家安全面臨挑戰。報告認爲,投資研發關鍵技術是應對中國挑戰必不可少的一環。

一、美國過去的成功經驗

投資研發先進技術是美國在美蘇爭霸中獲勝的關鍵戰略因素之一。冷戰時期,美國採取高強度、大範圍的研發投資策略,政府投入一度佔全國研發投入的三分之二,投資的技術領域涉及範圍非常廣闊。美國這種投入模式使前蘇聯難以企及,成功在科技方面把前蘇聯甩在身後,不僅爲其在美蘇爭霸中獲勝奠定重要基礎,而且帶來軍事科技長期領先和一系列促進經濟、造福民生的技術進步(例如,全球定位系統、互聯網)。

二、研發形勢發生變化

儘管美國有成功應對前蘇聯的經驗,但研發形勢的變化使美國不能照搬過去的做法。研發形勢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美國國內研發投入形勢發生根本性變革,從過去以政府投資爲主轉變爲以企業投資爲主。目前,企業投資佔美國全社會研發支出的三分之二,人工智能、機器人、先進製造、空間、生物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發主要依靠企業投資。其次,研發活動越來越全球化,大多數企業投資開發的技術由參與研發的世界各地科研機構、人員共享,大多數技術不可能被一國獨有很長時間。因此,美國需要制定新的研發投資戰略。

三、新的研發投資戰略

新的研發投資戰略既要適應研發形勢變化,也不能忽視中國崛起的事實。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矢志不移地大規模、高增長的研發投入,將使美國在投資規模和投資範圍兩個方面都面臨中國的挑戰。中國正在尋求在若干關鍵技術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在關鍵原材料環節具有切斷供給的潛力。中國儲備了豐富的科技人才。

明確政府投資的定位。政府投資應與企業投資有所分工,政府投資應主要面對三個方向。首先,彌補企業投資的不足,重點關注企業不願意投資的、回報率低的基礎研究、早期研發以及尖端技術的軍事化。其次,積極撬動企業投資,推動基礎研究成果轉移轉化。再次,保持工業能力。

加大研發投入。加大研發投入,尤其是加大國防研發投入,保持美國在軍事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重點投資超音速、電子戰、含能材料、網絡攻擊等軍事技術,同時也應關注人工智能、機器人、先進製造、空間技術、生物技術等關鍵商業技術。

保障供應鏈。投資研發稀土元素等關鍵材料的替代材料、替代來源,保證國防等關鍵產業的供應鏈不被切斷和免受威脅。

加強國際合作。加強與夥伴國家的研發合作,充分調動、利用合作國家的資金、技術等優勢資源,共同研發關鍵技術,引進先進技術,彌補美國的不足。

培養、吸引和挽留人才。人才是成功的關鍵。繼續投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形成培養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保持對創新者和科學家的吸引力。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諮詢研究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