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新時代新機遇,椰城謀定後動,主動破局

海口:凝心聚力開新局 意氣風發再啓程

高空鳥瞰海口灣,萬綠園、世紀公園、濱海公園三園合一,美不勝收。本報記者李幸璜攝

改造後的海口東西湖與三角池片區,風景如畫。本報記者李幸璜攝

海南日報記者劉貢 葉媛媛

4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海南再次成爲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省會海口倍感榮耀。

30年前,海南獲批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後,國家賦予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新使命。海口既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海南島一扇朝北大開的門戶。面對新時代,迎來新機遇,海口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取決於對自身的清晰認識,謀定而後動的舉措,以及再啓程的意氣風發。

可以想見,海口一定會和30年前一樣,以最積極、最包容、最有擔當的姿態,接納敢闖敢試、敢爲人先、埋頭苦幹的時代弄潮兒。在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椰城海口必然再次成爲人才薈萃之地。正如先賢蘇軾詩中所言:“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定 積極融入戰略圈

海口在世界版圖上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用幾個“圈子”進行了描述:“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城市羣”“泛南海經濟合作圈”“瓊州海峽經濟帶”……從大方向上說,海口需要積極融入這些圈子。

目前,海口正在運營的境外航線有22條,今年計劃新增境外航線9條,同時,要確保境外航線運行37條。如今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可直飛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老撾、意大利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地區。與此同時,停靠海口的國際郵輪也越來越多。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海口重要支點城市的作用日益凸顯。

“粵港澳大灣區”與“北部灣城市羣”,如海口北向的兩隻翅膀,一隻往東,一隻往西,借力雙雙深入經濟腹地。前者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羣,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發展方案已經報批;後者又名“環北部灣”城市羣,海口身處包括廣東湛江、廣西南寧在內的“一核兩極”。

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促進南海沿岸國之間全方位的海上合作,推動泛南海地區共同發展,並以此打造中國和東盟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當然少不了南海明珠城市海口的身影。

2017年,在海口的積極推動下,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穩定推進,對岸湛江市在廣東省內的社會經濟地位逐步提升。今年春節黃金週,瓊粵兩省聯手在海峽兩岸“抗霧保運”工作上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社會一致好評。

謀 全面開放新格局

“先謀後動,謀好篇,才能開好局、起好步。”面對新時代新機遇,海口市委、市政府對如何開啓新作爲形成共識。

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目的何在?這是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再次昭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圍繞海南改革發展新定位,海口開始謀劃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首先,要構建更加開放的引才機制,加快人才房、專家樓建設,完善人才子女入學、就醫等服務,率先推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率先推動外籍和港澳臺地區技術技能人員按規定在海南就業、永久居留等政策落地,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使海口成爲吸引人才的強磁場和創新創業的熱土。

其次,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爲全省經濟龍頭,海口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十二個重點產業和六類園區,特別是重點發展旅遊、互聯網、醫療健康、金融、會展、醫藥等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業,加快“五網”建設,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三,大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海口將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快推進32個城區水體治理,力爭年內全部消除城鎮內河湖所有黑臭水體。進一步鞏固提升“雙創”成果,紮實推進城市更新“五化”先行、六大專項整治和社會文明大行動。舉全市之力爭創國際溼地城市,以創建國際溼地城市爲抓手,爲實現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目標,在海口起好步、開好局。

第四,堅持以人民爲中心。海口要加快推動老城區的更新改造、新片區的發展繁榮;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美麗海南百千工程”和全域旅遊發展,建設美麗鄉村。進一步扶持和推動農民羣衆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民宿經濟、庭院經濟等,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真正把綠水青山打造爲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動 銳意進取新作爲

勇於扛起歷史責任,即在新時代發展中主動“破局”,展現海口新作爲。

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後的一週時間裏,海口市委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做好與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的對接,充分借鑑全國11個自貿區的好經驗好做法,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圍繞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結合海口實際制定任務清單,轉化成一項項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重點措施。

機制體制改革方面,海口提出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如學習借鑑浙江“最多跑一趟”的改革,下大力氣破除體制機制上的弊端,切實優化營商環境。下一步,海口市委、市政府也將組織發改、政務服務中心、商務、旅遊、海洋、農業、綜保區、高新區等“小分隊”就專項問題到上海、廣東、浙江、福建等自貿區和其他先進地區進行考察學習。同時提升領導幹部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本領。

自貿港首先要立足海口的臨空與臨海兩個港。海口要求抓好“雙港驅動”,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標準,加快新海港更高層次的建設;圍繞國際樞紐港目標,加快美蘭國際機場二期建設;增加國際航班航線和郵輪旅遊,不斷擴大海口國際、國內的“朋友圈”,大力提升海口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化水平。

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海口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觀、生態協調發展觀方面已經探索出了一定經驗。接下來,海口將會把這些經驗心得進一步運用到產業轉型升級、民生公共服務等方面。

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建設,也是一系列民生工程。海口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辦好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菜籃子”等一批直抵民心的實事好事;進一步發揮好“12345+網格”的“指揮棒”“繡花針”“連心橋”的作用,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以“智慧海口”建設來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本報海口4月21日訊)

數說海口

特色農業海口石山鎮施茶村發展火山石斛種植產業,成爲當地一大特色。本報記者王凱通訊員王巨昌攝

美麗鄉村海口演豐鎮以美麗鄉村、全域旅遊建設爲契機,推出多家特色民宿,深受遊客歡迎。本報記者張茂攝

關鍵詞

城市更新

2017年,海口市政府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達成合作,形成了《海口城市更新行動綱要》。圍繞“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的總體目標,海口以民聲指向和戰略導向爲行動綱領,對生態、交通、空間、設施、文化、社會六大系統專項進行佈局,用重整生態本底、重織交通網絡、重塑空間場所、重構優質設施、重鑄文化認同、重理社會善治爲更新手段,最終實現城市整體提升的目的。

智慧海口

海口加快智慧海口建設,“12345”聯動平臺+“椰城市民雲”“椰城政務雲”“椰城創新雲”的智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目前“椰城市民雲”整合38個部門、139項公共服務事項,爲市民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大數據服務;“12345”智慧聯動平臺創新實施“12345+網格化”和30分鐘快速響應處置機制,日均接話量增長6.1倍,羣衆滿意率從48%提高到95%。

一帶一路

海口持續推進“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2017年新增外貿集裝箱班輪航線3條,新開通境外定期直飛航線12條,開通海口至越南、菲律賓郵輪旅遊航線,全年接待入境遊客、全年實現外貿出口均實現增長。目前國際友城達到35個,遍佈全球5大洲29個國家。

瓊州海峽經濟帶

海口積極推進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與湛江建立全方位常態化溝通聯席機制,以港航一體化爲先導,兩岸直升機通航運行,水上飛機試飛成功。目前,湛江—海口高鐵、鐵路物流等前期規劃正加緊推進,客滾快船正在推進。

“生態文明建設”

海口讓市民牢記“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句理念,系統、全面、協調、綜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美舍河治理“破題”,以國際溼地城市爲抓手,一系列生態惠民、利民項目取得顯著效果。

旅遊+

海口將大力實施“旅遊+”工程,加快培育和發展郵輪旅遊、房車自駕遊、低空飛行等旅遊新業態。制定鼓勵出入境旅客海口中轉和郵輪旅遊的扶持政策,力爭入境遊客增長15%。

文化旅遊位於海口觀瀾湖的馮小剛電影公社南洋街吸引衆多遊客前來遊玩參觀。本報記者陳元才實習生陳若龍攝

志願服務志願服務成爲海口城市文明的名片。圖爲海口市新海港附近,小志願者給滯留車輛送水。本報記者張茂攝

海口30年大事記

1988年4月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口正式掛牌,海口成爲省會。

1989年9月

海口市區10個主要路口紅綠交通指揮燈安裝並投入使用。

1990年7月

海南省第一座公路立交高架橋——海口秀英立交高架橋建成通車。

1993年4月

海口保稅區舉行封關剪彩儀式。

1995年11月

海口美蘭機場前期工程動工,設計能力爲800萬人次/年。

1996年1月

海口榮獲“全國衛生城市”稱號。

2000年8月

海口市人大常委通過《海口市萬綠園保護管理規定》,萬綠園成爲全國首例立法保護的開放性公園。

2001年2月

海口被評爲“全國房改先進單位”,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房改前的8.4平方米提高到16.4平方米。

2002年10月

國務院正式批覆調整海口市行政區劃,海口、瓊山兩市合併;12月,首列火車開上海口火車站,海南結束與大陸不通火車歷史。

2003年8月

海口世紀大橋竣工通車。

2004年3月

海口藥谷園區一期工程動工。

2005年9月

龍昆南路、鳳翔路、城西路、國興大道實現全線通車,繞城公路同時動工。

2006年12月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海口園區授牌。

2007年3月

海口被國務院列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08年12月

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海口保稅區區位調整至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並設立海口綜合保稅區,這是我國第四個綜合保稅區。

2010年12月

海口港全年集裝箱吞吐量累計完成60.9萬標準箱,穩居環北部灣各港之首。

2011年1月

海口市新行政中心啓用。

2012年11月

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掛牌。

2013年4月

海口港二期深水碼頭對外啓用。

2014年

海口GDP過千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過百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過萬元。

2016年9月

海秀快速路地面道路主車道全線貫通。

2017年

7月,海口獲評“國家衛生城市”;11月,海口獲評“全國文明城市”;11月,海口入圍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遴選認證名單;12月,一站式“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椰城市民雲”上線。

2018年2月

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和美舍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揭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