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裏不只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家長普遍存在一個偏心以及一碗水不能端平的問題。接下來的這位媽媽也是如此,她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習慣寵兒子,這樣不僅在女兒的心頭產生了無法彌補的傷疤,而且就連她深愛的兒子也被寵得偏離了自己的人生軌道。

楊淑芳有一兒一女,女兒嚴英比兒子嚴方要大5歲。兒子還沒出世之時,她待女兒還不錯,可是自從兒子出生之後,她的區別對待幾乎是不加掩飾的。本來帶孩子出去遊玩或者喫東西,完全可以一視如仁,可是她卻偏不,好喫的、好玩的只要兒子看中的全都給他買,而女兒可就不同了,她的基本需求會被無限壓縮,以至於時間一長,她自動就不再對母親提要求了,因爲提也也沒用,還會捱罵。

她兒子長到13歲的時候就已經叛逆成性,經常闖禍,而且成績也不好,可是楊女士卻罔顧女兒成績好這個事實,在孩子高中畢業之後明確表示不會再供她讀大學,要將錢留給兒子讀書。

嚴英沒有辦法,18歲起就外出打工去了。可是她是個倔強要強的女孩子,依靠自力更生生活也慢慢變好,可是這還不算,她母親還經常要女兒爲兒子的過錯處理後事,爲此嚴英多年以來不勝其煩。

到了弟弟成年之後,一不會讀書,二不會工作,只管在外面闖禍,家裏的錢幾乎都被他揮霍一空,母親就伸手問女兒要錢來給兒子,嚴英覺得弟弟是個無底洞,宣佈從此不再管弟弟的事。沒想到她母親竟然編造自己得了重病需要用錢,經常用這個理由騙取女兒的同情,把要來的錢直接都給了兒子,被女兒發現之後,她對母親失望透頂。面對這樣的家人,嚴英發誓不再管母親和弟弟,讓他們自己好自爲之。

可是沒想到10年後母親找上門,說她弟弟又闖禍了,她不但管不住而且自己已經沒錢給他善後,兒子成天打罵她,現在只能求女兒給她養老。嚴英看到可憐兮兮的母親心情非常矛盾,雖然口裏說:“你是誰,我不認識你。“可心裏卻想,媽媽待她不好,但是畢竟是親生母親,不忍看她受苦。可是要是收留她的話,弟弟那個如影隨形的大麻煩又會陰魂不散地纏上她,這讓她痛苦不已。

這位母親的做法就是最典型的重男輕女類型,對於都是她親生的兩個孩子,一個當成了掌心中的寶,含着怕化了,捧着怕摔了;而另一個卻當成路邊的野草,連一點點的關心與疼愛也吝嗇給予。可是反觀最後出來的結果,過度的寵愛讓她的兒子變成了廢人,最終害了孩子的一生,也害了自己;反而是沒有得到多少溫暖的女兒自立自強,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收穫了幸福與快樂。寵子如殺子,這一條在這位母親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家長們不得不反思啊。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