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识”这门学问看南怀瑾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

从“唯识”这门学问看南怀瑾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

唯识学是大乘佛学三大体系之一,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鼎盛于唐代。唐朝之时,玄奘大师为了解决唯识理论存在的种种困惑、疑问,历尽艰辛去印度求法,并和他的学生窥基法师贡献一生心力,糅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出了《成唯识论》。此后,“唯识宗”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佛学宗派正式形成,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成唯识论》自三藏法师翻译出来就成为佛学经典中的重要论著,对人的意识及所以缘成的存在感做了深度探讨,仅在文字上探究的话,就会觉得深奥难解。

从“唯识”这门学问看南怀瑾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

以往,这门学问只存在于寺院内的修行学者中。因为这本是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学论著,且从前寺院中的出家人,许多都是严格选拔出的通达儒、道的学者,他们本身便学识渊博。而唯识学逐渐受到社会上一般学者的重视,开始自熊十力先生。熊十力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之一。按照牟宗三先生所言,自从明朝结束,乾嘉学派形成后,中国的学统就断了。清朝以来,全部的学问都没有了,只剩下《说文》《尔雅》。然而两者并不能代表科学、政治、经济、宗教、哲学,也无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所以熊十力先生自诩重建尧舜禹汤文武传下来的儒家传统,并决定恢复研究唯识学这生命的学问,恢复被破坏的中国老传统思想,重振汉家威仪.

熊十力先生为了恢复唯识学这门学问,便构思想写一部叫《新唯识论》的书。这部书分为两册,一册是《境论》,另一册是《量论》。《境论》已经出版,但是《量论》始终未能成书。熊十力先生对于自己对中国先秦学间的了解十分自信,他曾说道:“当今之世,讲先秦诸子,只有熊某能讲,其余都是胡说八道。”虽自负如此,但他的重要著作《新唯识论》中的《量论》始终没写出来。

牟宗三先生算是熊氏的入室弟子,在台湾和香港的几十年中,对文化思想的著述多,也就被社会认为贡献显著,是位大师级的人物。对于《新唯识论》的《量论》,他说自己“或可以写出来”,却最终也没有写出来。

从“唯识”这门学问看南怀瑾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

学养深厚如熊、牟两位先生,都没有写出《量论》来,可见两人治学态度之严谨,也得以知晓唯识学之艰涩。所以父亲对唯识学只用“研究”两字,其慎重也就不难想象了。无论如何,这些都说明了“唯识”这门学问的深奥,如若轻率讲述,恐有误导他人之流弊。南怀瑾老师对唯识学也没有足够透彻的把握,因此每次和学生讲时,都从不说讲解,而只说研究,意思是还有待于大家的一同探讨。

助人助己,转发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