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領取古箏資料

  點擊下方藍字進入領取

  免費領取《涼涼》D調版曲譜+伴奏

  古箏的基本演奏方法主要分爲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主彈,用大、食、中、無名四指撥絃而聲,演奏旋律、控制節奏及變化強弱;左手主按,用食、中兩指按揉箏弦,控制音高和絃音的變化,拿捏出不同的音韻。

  小編爲大家分享在學箏時如何解決有關顫音的演奏、大指的演奏、刮奏與花指的演奏、琶音的演奏、提彈法和貼弦法的區別與應用等問題。

  1.顫音的演奏

  樂曲含音韻與否,與左手相關。顫音是右手彈弦後左手腕帶動指尖顫動產生的波音。很多習箏人也許會問,到底該如何揉按顫音?到底是左右同步,還是先彈後顫?這都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

  練習要求:

  左手有預備動作

  先彈後按

  左手保持手型

  左手虎口打開,呈C型

  用大臂自然放下帶動指尖

  小貼士:

  手腕手臂放鬆,避免僵硬

  左手按弦用力平均,忌用力過猛而改變音高或不均勻

  左手顫音頻率與幅度一致

  慢練!慢練!再慢練!!

  練習的小方法:

  先彈後顫,左手均勻的按着一二三的口號進行練習。

  2.大指的演奏

  

  右手技法由大、食、中、無名指組合而成,在這四個基本技法中,食、中、無名指的演奏都是自然向掌心彎曲,由小關節主動發力。而大拇指的演奏卻與其他三個手指相反,初期學箏時,大指的演奏就成爲衆多習箏人關注的要點。

  練習要求:

  小關節發力

  大指垂直於琴絃

  大拇指甲片正面觸弦

  小貼士:

  大指小關節發力的感覺(模仿按圓珠筆或按打火機的感覺)

  不可壓手腕(否則會導致大關節運動)

   3.刮奏和花指

  

  刮奏與花指又稱裝飾音,顧名思義就是起着點綴的作用。在樂曲中。他常常用來模仿水流之聲,使之旋律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它還具有烘托出樂曲高潮的作用。

  練習要求:

  刮奏前手指放鬆

  甲片垂直於琴絃

  大指小關節做好支撐

  手臂帶動手進行刮奏

  音要連貫

  小貼士:

  小關節不能過於用力,不可扣弦

  不需要很大的力氣,順着琴板的弧度推

   4.琶音的發力

  琶音指一串和絃音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依次連續奏出,可視爲分解和絃的一種。他演奏方法指序是:大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彈奏時,似有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

  練習要求:

  保持基本手型

  提前放在弦旁

  手指與琴絃垂直

  四個手指運動方向向手心

  手指向手心發力

  彈完後放松

  小貼士:

  彈奏時強調手指的獨立性,不能靠手掌的轉動

  入弦的深線一致,忌不均一

  音量音色的統一

  聲音的連貫性

  兩手的觸弦點在一條直線

   5.提彈法和貼弦法的區別和應用

  在古箏演奏方法中,現代樂曲多數運用提彈法進行演奏,但是在傳統樂曲中,貼弦彈會應用的更廣泛。兩種彈奏方法在音色上也有不同,提彈法更加輕快、愉悅,貼弦法更加沉悶,沉重。所以運用好兩種技法也是對樂曲的表達上更多層化。

  貼弦法演奏方法:

  手臂自然下垂

  保持手型

  甲片貼弦

  大指關節立起用手臂帶動

  提彈法演奏方式:

  參照右手基本基本演奏

  兩者的運用:

  貼弦

  爲了訓練手指的主動交替行走的能力,爲以後的滾動練習與快熟練習打基礎。

  提彈

  手有了一定的主動交替行走能力之後使用,使分解和絃更加快速與便捷。

  兩者的區別:

  貼弦

  聲音連貫,速度慢,但是提前準備會有雜音。

  提彈

  顆粒性強,速度快,無雜音。

  熱門推薦

  古箏人網名師課堂全套課程(零基礎到考級曲)

  古箏人網丨流行曲課堂《涼涼》教學

  中央音樂學院畢業、青年演奏家朱鵬宇精講八級曲目《姜女淚》

  中央音樂學院畢業、青年演奏家孫思邈精講古箏十級《林沖夜奔》

  古箏好文丨古箏視頻丨古箏課程丨古箏曲譜

  古箏人必讀

  每天更新更多古箏學習好文

  ↓↓點擊,領取更多福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