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經典段落賞析:猴行者曰:“我因八百歲時,偷喫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雲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喫也。猴行者偷喫蟠桃,被王母捉住杖刑打的認慫。

明代小說《西遊記》經典段落賞析: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爲人的畜 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如來一語道破孫行者的本質。

據文學家胡適在《西遊記考證》中所述,明代孫行者借鑑了印度神猴哈奴曼的形象。確實,明代之前從沒出現過鬧天宮的猴子,我也認爲孫行者跟哈奴曼有關。

最符合孫行者形象的作品。國產人氣爆笑漫畫《呆鬧天宮》(西遊記 吧出鏡率最高的漫畫),畫風精良,情節幽默,令人捧腹:鬧天宮換來的結果是五百年監禁,真的是呆子才幹的出來的事啊,“呆鬧”二字點明主題。孫行者取經路上被各種虐不正是“丟人現眼”嗎?

特別聲明:本文爲貼吧平臺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瞭解更多請登錄貼吧app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