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月24日,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正式开始第二次考古发掘。4月20日,考古成果新闻通报会召开,二期发掘再传捷报,此次考古发掘,前后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总计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在出水文物中,现“双流县”字样银锭,为张献忠在双流的活动痕迹提供了实物证据。出水50两银锭 文物现“双流县”字样

石牛对石虎,黄金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关于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的传说,一直都离不开“金银财宝”。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月24日,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正式开始第二次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前后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总计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明代藩王金宝实物。

另外,发掘现场,还发现很多铁刀、铁剑、铁叉等兵器,铁制篙头等兵器,以及大量刻有文字的银锭。

“在此次发掘中,发现诸多铭刻川内地名的50两银锭,比如双流县、温江县等等。”

考古项目负责人李飞告诉记者,这些都为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范围提供了实物证据。

李飞介绍说,这些银锭都是张献忠收的税银,目前已整理出100多枚,所刻文字显示,包括成都、德阳、内江等10多个市州。刻字银锭疑似军饷 在明末可买10多头猪

据了解,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被确定为张献忠沉银遗址中心区域之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现大量刻有文字的银锭。银锭不仅有大西年号,且重量不菲。

“历史上只有张献忠用了大西这个年号,重达50两的银锭,当时只有张献忠有这个实力拥有,加上沉银文字信息显示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跟当年张献忠的行经路线吻合,所以确定彭山是张献忠沉银之地。”

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说。

张献忠的财富累积,史料记载有三个来源:其一是攻城略地后从明王朝的国库或藩王手里获取的;其二是从占领的地盘上征收的;其三是从民间搜刮抢夺的。

而银锭上“双流县”字样是如何来的?李飞介绍,很可能是在双流征收的军饷,刻字是为了方便辨识属地。

这些银锭都不是普通人所有。”考古项目负责人李飞说,明末一头猪的价格大概是4两,这样一枚银锭,可以买10多头猪了。

据了解,此次发掘将进行到本月底,之后考古专家将对出水的文物进行归档整理,为研究历史提供珍贵的实物佐证。

记者 许冬琳 编辑 刘婷 校对 岳铃 审核 曹月柳 图据成都考古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