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4日,由四川日报全媒体、四川省报业协会主办的"爱成都·迎大运"媒体双流行活动举行。两天时间里,由2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和国际传播平台组成的采风团实地探访成都大运会双流赛区。从赛事侧与城市侧出发,看双流如何以赛为媒,通过本地特色文化展示、场馆建设以及文化旅游等方式,向世界展现双流。

媒体采风团参观天府荆溪茶博馆

观城:

感受成都双流"文化+产业"双重魅力

7月13日,媒体采风团从四川天府荆溪茶具文化博物馆启程,珍藏着艺术家们的稀世佳作的名人名作馆里,各种各样的紫砂作品质朴端庄、典雅别致。在感受了历代陶瓷茶具的特色后,采风团走进成都古蜀蜀锦研究院,看成都大运会奖牌绶带如何制成。

到达成都古蜀蜀锦研究院,正在"辛勤工作"的织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锦衣天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羽介绍道:"成都大运会所用奖牌绶带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由于工艺复杂,一位师傅一天最多生产20多条绶带,制作大运会所需要的2400条绶带,共耗时约一年的时间。"

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子,漫步于下着雨的黄龙溪古镇,清代穿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更具风味,"整个古镇的结构就像是一条水龙,有龙头、龙身、龙尾。沿着小溪一直走下去,最里面就是核心古镇区。"站在黄龙溪古镇的入口处,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活动中,采风团还游览了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在"百亿级商圈"里看飞机,了解未来规划;走进未来生命科学、健康生活的示范城--天府国际生物城,探寻双流的产业发展之路。在"观城"日程中,深度体会了成都双流"文化+产业"的双重魅力。

探馆:

看场馆里的"绿色密码"

"第一站想去网球场馆看看……"在期待声中,7月14日,媒体采访团再次出发,先后走进棠湖中学田径场、双流体育中心田径比赛场、羽毛球比赛场馆等7个场馆点位,以实地探访的形式多元视角看成都大运会双流赛区各场馆的特色和亮点。

羽毛球场馆如何在保证场内温度凉爽的同时,又没有风来影响运动员发挥呢?……在双流体育中心羽毛球场馆,媒体采风团纷纷提问。

羽毛球场馆中心后勤保障副主任于健给出了答案:"是因为羽毛球馆建筑顶层分布着一条条灰色布袋风筒,上面分布有多排小孔,可以让空气分布均匀一致,也能起到降温作用。"

在四川国际网球中心网球场馆,一路前行,蓝绿色为主调的氛围营造十分浓厚,得到了媒体采访团的称赞。

云南日报记者朱海说,双流赛区大运场馆在建改造提升方面很下功夫,令人印象深刻。

行程紧凑,收获满满。媒体采风团一行还探访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排球热身训练场地、棠湖中学田径项目热身训练场地。大家纷纷表示,将充分利用本次的采访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示成都大运会双流赛区场馆,也让更多人了解成都大运会。(成都观察青纯 牟峪兴)

来源:川观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