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十年的《開學第一課》,也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創造 向未來”爲主題,以充滿前瞻性和未來感的設計,引領廣大中小學生感悟創造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意義。

2008年,《開學第一課》首登央視,在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的背景下,以“知識守護生命”爲主題,對全國孩子們進行了一堂寶貴的應急避險和生命意識教育。

從第一節課到現在,《開學第一課》走過十年,每一年的主題都緊扣時代脈搏,與國家當年的重大事件和民衆關切相互呼應、緊密相關。這些年,我們聽過的“第一課”既包含對祖國熱烈的愛,也關乎每個人的中國夢,還有幸福、美、夢想、英雄等人生關鍵詞。

作爲當年《開學第一課》的主要策劃人和主創,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和央視團隊的小夥伴們一起把這檔節目做成了國內“最強電視公開課”,並被教育部“劃重點”推薦給全國中小學生觀看。這檔節目如一盞明燈引領了無數天真單純的孩子步入人生新階段,也見證一代代學子成長。

今年,具有標誌性的9月1日晚8點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教育部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開學第一課》將在央視綜合頻道繼續開講。

陪伴這檔節目走過10載“開學季”,許文廣說,時代發展給《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提供了最堅實的土壤和基礎。他對這個節目品牌最美好的願景,就是希望《開學第一課》能夠伴隨孩子成長,跟着時代脈搏一起跳動,向前發展。

今年主題:創造 向未來

“這一課”科技感、未來感十足

習近平總書記談及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時表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 其中“創造精神”居於首位。

今年又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在許文廣看來,40年不光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一個新的起點,最好的紀念其實是當代人更加深入地推進改革開放進程。

走過十年的《開學第一課》,也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青少年作爲國家的希望,必將承擔起描繪祖國未來新藍圖的使命,對青少年的引導和啓發對於國家的未來和他們的成長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創造 向未來”爲主題,以充滿前瞻性和未來感的設計,引領廣大中小學生感悟創造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意義,鼓勵孩子們鍛鍊實踐能力、提升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在新的時代節點上,更好地向未來出發,創造中國新的奇蹟。

許文廣介紹,2018年《開學第一課》融入很多科學和技術元素。這也是他很早以來就想涉及的話題,而這節“科學課”在今年更恰逢其時。

設計這堂課時,節目與央視綜合頻道正在播出的科學節目《加油!向未來》深度結合。兩檔節目相互借力,連演播廳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採用的是《加油!向未來》充滿科學感和未來感的演播室;互動遊戲設計也參照了《加油!向未來》有代表性的實驗,比如特別受孩子們歡迎的非牛頓流體的實驗。當小朋友們初見這種“遇強則強,遇柔則柔”的物質,並在上面奔跑時,他們驚奇又興奮;而通過一場協作對抗賽,小朋友們更體會了團隊精神。

許文廣說,“通過遊戲的形式將這個科學實驗展示出來,是最好的寓教於樂方式,孩子們會覺得科學可親、有趣,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加油!向未來》第二季中引發全民關注並參與的“無殼孵化小雞”實驗項目也被搬到了《開學第一課》中。節目還邀請到青少年代表王源和中國農業大學老師芮磊一起在節目現場按步驟嚴格展現了無殼孵化小雞的實驗過程,從設備準備到鑽孔、除菌、打蛋、保溫,爲全國中小學生生動地展現了一堂電視化的“生物實驗課”。在錄製的同時,節目也選取了全國5個不同城市的5所中學共同開啓在校學生們的無殼孵小雞實驗,希望孩子們能在科學家和老師們的幫助下,見證神奇的實驗過程,見證生命的奇蹟。

許文廣透露,科學節目的特點給節目製作帶來很大難度,可以說,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錄製是近年來難度最大的一次。爲錄製非牛頓流體的實驗,節目組在主演播室之外,專門租用了一個1000平米的第二演播現場,實驗準備時間超過6小時。此外,錄製期間的半個多小時需要精準把握時間,以免液體慢慢凝固,最後拆掉裝置也花費1個多小時,整個過程非常繁瑣。

此外,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大量使用演播室虛擬技術,比如“京劇少年”王洪翔和虛擬歌手“犀”共同帶來由中國古詩詞改編的歌曲《墨梅》。演唱過程中,一些標誌性的國家超級工程和創新技術也會通過虛擬技術一一呈現。在演播室現場,通過虛擬技術,觀衆還會看到一個C919大飛機模型。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則站在虛擬模型邊上給大家展示講解。

寓教於樂 啓迪人生

在許文廣看來,《開學第一課》最大的價值,是伴隨孩子們的成長,成爲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連續十年的“開學第一課”通過言傳身教爲很多青少年開啓了重要的人生一課。

這當中,許文廣認爲,節目之所以能夠做到寓教於樂、啓迪人生有兩方面的心得:一是不向孩子們簡單說教,不給他們提供封閉式答案,節目強調啓發性;二是通過故事、互動、遊戲,啓發他們幼小的心靈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

孩子對鮮活的故事有天然的興趣。這麼多年來的節目,《開學第一課》節目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篩選嘉賓,從嘉賓身上挖掘典型的故事。

今年的節目中,著名演員成龍與主持人撒貝寧遠距離連線,開啓了一場特別的“隔空對話”。小撒以成龍“傷痛不下火線”的故事爲線索,與他展開了關於夢想的獨家對談。連線現場,小撒在成龍人形立牌上以一枚枚戴代表傷痛的光榮“勳章”,復原了成龍在拼搏中經歷的一場場生死考驗。

在自述演講中,成龍分享了自己從跑龍套的無名小演員,到將中國功夫片打造成一張世界閃亮名片的心路歷程;講述了演藝生涯中從十幾米高處跌落,頭部、身體、手指、腳踝多處受傷仍堅持工作的拼搏故事。成龍節目中寄語孩子們,“創造,要有夢想,還要敢拼搏”。

曾經拍攝了上萬張“我要上學”系列照片,以“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等極富感染力的照片震撼國人的紀實攝影師解海龍也來到現場,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用一張張作品,展現歷史變遷。在演講的最後,解海龍眼含淚水,激動地說:“我很榮幸用我的鏡頭、我的夢想記錄了中國孩子的夢想,期待更多夢想的實現。”

照片中的主人公“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小光頭”張天義等也通過特殊的方式與“恩師”解海龍重逢,如今他們都成長爲社會棟樑,同時也在傳承公益的力量。其中,蘇明娟通過視頻的方式發來了對老師的祝福,在視頻中展示了自己的現狀——她現在成立了一個公益組織幫助更多的孩子完成學業。

“通過這些人物故事,讓孩子們受啓發,去思考,得到他們對人生和世界的正確認知,這也是節目最大的意義。”許文廣說。

四大篇章 相得益彰

2018《開學第一課》由撒貝寧、何炅主持,在青年演員王鶴棣、官鴻、梁靖康、吳希澤充滿活力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曲中拉開序幕。節目以“創造 向未來”爲主題,分爲“夢想、奮鬥、探索未來”4個篇章:

一、夢想——啓發創造:成龍滿身傷痛化作枚枚勳章、自述“拼搏精神鑄就中國夢”,開啓奧運吉祥物徵集;攝影師解海龍、“大眼睛”蘇明娟帶來“我要上學”系列照片背後的夢想故事。

二、奮鬥——助力創造:俞敏洪講述高考三次仍不放棄的奮鬥之旅;世界珠心算冠軍王桐晶帶來震撼閃電珠心算,探索大腦極限。

三、探索——實踐創造: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與試飛機組成員攜手登臺,生動講述“中國人自己的大飛機”如何在探索中創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篇章,韓嘉盈小朋友帶來她與“動物朋友”——小狗、小鴿子、小刺蝟、小兔子、帝王蟹等小動物“互動”的神奇方式,生動展現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發現場一片驚歎;主持人小撒與薩摩耶小狗“小薩”的互動,也引得現場陣陣笑聲。

四、未來——期待創造:中國首隻“無殼蛋生雞”養成記現場揭祕;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與青少年代表王源攜手演講,呼喚美好未來。

在2018《開學第一課》結尾,歌手張傑帶來充滿激情和力量的《少年中國說》,在“少年強則國強”的錚錚宣言中,激勵全國的孩子們向未來進發,創造新的奇蹟。

教育部“劃重點”

教育部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出“關於組織中小學生上好2018年《開學第一課》的通知:

一 節目播出時間

9月1日(星期六)20:00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

二 節目主題

2018年《開學第一課》以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實踐探索爲背景,以“創造 向未來”爲主題,在“創造精神”指引下,探討夢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奮鬥的重要和未來的美好,引領廣大中小學生感悟科學創造的魅力和重要意義,鼓勵中小學生積極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提升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在新的時代節點上更好地向未來出發。

三 收看要求

要求需要通知到每一位學生及其家長,讓其在家與家長共同觀看。節目播出後將在教育部網站提供節目鏈接,供在線觀看。

各中小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開展科學實驗、主題班(團、隊)會、觀後感、微博微信、社會實踐、研學旅行等豐富多彩的後續活動。

歷年主題回顧:

2008 知識守護生命

2009 我愛你,中國

2010 我的夢,中國夢

2011 幸福在哪裏

2012 美在你身邊

2013 乘着夢想的翅膀

2014 父母教會我

2015 英雄不朽

2016 先輩的旗幟

2017 中華驕傲

推薦閱讀

乾隆愛誰、登基爲何走丹陛石?《如懿傳》製片人黃瀾回應|獨家

黃渤《一出好戲》的“隱喻”和“不合理”,你都發現了?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