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跟跑到领跑,四十年间,这些铁路人让中国铁路领跑世界!

今天的故事要从这样一则消息说起。这则消息刊登于《湖北日报》1982年3月5日的报纸上。标题上写着《“飞车黄”“姚铁人”并肩驾车出行》。

“三月三日,著名老劳模、江岸机务段副段长黄义臣,又登上司机长姚福年的机车,牵引一列三千零五十吨的长大列车北上”“一路上火旺,气足,站站正点”。消息最后称“两位新老劳动模范共同驾驶机车出行,拉开了铁路全线学赶先进活动的序幕。”

大家肯定很困惑,什么是司炉?火旺,气足,又是什么意思?90后,00后可能更迷惑不解,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火车?从当年到现在,铁路事业飞速发展,中欧班列,高铁,复兴号,这四十年,又有着怎样的变化?而这则新闻的主人公“飞车黄”和“姚铁人”这两位当年的新老劳模,还能够找到他们吗?

一辈子没离开火车头

为了追寻两位劳模的足迹,记者来到了报纸上提到的江岸区机务段。工作人员介绍,姚福年和黄义臣这两位劳模安全行车的成绩斐然。比如姚福年,从1957年到1984年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安全行车10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0圈。然而遗憾的是,现在这两位劳模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们找到了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另外一位老人郑昌明

郑爷爷今年已经84岁高龄,他的父亲是中国最老一辈的火车司机,他17岁从郑州铁路局军务学校毕业之后,就接了父亲的班。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郑爷爷:“开了43年的火车,从小就喜欢扒火车。我就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辈子都没离开火车头。”

郑爷爷说,他们那个年代开的是蒸汽机车,速度的快慢,司炉是关键,因为他掌握着锅炉的火候,往锅炉里添煤,锅炉烧的好,火旺气足,火车就跑得快。投煤还要有技巧,周围高,中间低,火才会集中往高处跑。

而一提到“黄义臣,姚福年”,郑爷爷和他的老伴李少青奶奶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显得格外激动。

郑爷爷:黄义臣他那个时候有冲劲,有创新精神,他个子相当高,我们都叫他“飞车黄”;姚福年,我们都叫他姚安全,因为他没出过事故。

李奶奶:黄义臣“多拉快跑”,他胆子很大,敢闯、很猛,他是北方人,性格豪爽。他为什么“多拉快跑呢”?“多”是规定他拉6辆7辆车厢,他可以拉十几辆、二十几辆,车也跑得快。他这个人有闯劲。

“学赶先进” 人人的榜样

黄义臣比姚福年年长九岁,两位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国劳模。在七八十年代,郑爷爷所在的江岸机务段曾经掀起过一场“学赶先进”的热潮。那个时候,黄义臣是很多人的榜样,人人都学他。在那个火热的年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十三年间,郑昌明从未出过安全问题,获得了不少荣誉。

郑爷爷说,自己获得的这些荣誉,奶奶功不可没,她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辞职在家里照顾家人。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李奶奶默默地支持着郑爷爷的工作。

1982年,“飞车黄”、“姚铁人”的合作,拉开了铁路线上学赶先进的序幕。可是在那个时候,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只有5万公里,全国的9000台的火车机车中,有8000台是蒸汽机车,火车时速一般只有40公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了拉开铁路大发展的序幕,无数人满怀热情,把一生的时光都献给了铁路事业。

吃的是“瞭望饭” 不能有丝毫马虎

今年54岁的李卫平,同样出生在铁路世家,父亲是一位老火车司机、他永远也忘不了30年前,他上班第一天时父亲对他的嘱托。

李卫平:第一次当火车司机,第一次出乘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当时那个情景。我父亲把他原来用过的饭盒交到我手上,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儿子,这个饭盒就交给你了,你可不要在单位丢我的脸。

一个小小的饭盒,意味着铁路工作的艰辛,更象征着铁路司机的责任和重担。

1986年10月的一天,姚福年正在主持安全会议。而22岁的李卫平就坐在台下,认真的听着前辈的每一句话。

李卫平:他当时说,干铁路乘务员这一行吃的是瞭望饭,不能有丝毫马虎,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在今后的工作。

一晃32年匆匆过去,当年的小李已经两鬓斑白。如今,李卫平驾驶的“和谐号”电力机车,已成为全球最为先进的货运机车。这一趟从武汉到株洲,年轻小伙儿马文超,担任他的副司机,来回三十多小时的路程,师徒俩丝毫不敢放松。

2014年,李卫平获得了代表铁路司机最高荣誉的“火车头奖章”,这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李卫平:父亲感到由衷的高兴,为我自豪。说我比他强。父亲当时看了火车头奖章后,一直舍不得放下。因为这是他一辈子的追求,他没有实现,儿子给他实现了,所以非常激动。我想到父亲那个时候那满含泪花的场景,我都有点想掉泪了。

40年间,中国铁路披荆斩棘直上顶端

从1978到2018,40年来,从蒸汽机车到举世瞩目的高铁。中国铁路能够完成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几代铁路人的努力。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李卫平师傅就要退休了,让他欣慰的是,自己带出来的徒弟们,已经挑起了大梁,儿子也即将成为一名高铁司机。

八十四岁的郑爷爷虽然跟火车打了一辈子交道,可自从退休之后,老两口就再也没有坐过火车。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坐一下高铁,感受一下中国速度。这个心愿,我们决定帮着老人完成。

七月十二日,阔别火车头24年的郑爷爷和李奶奶,第一次坐上了“和谐号”高铁列车,两位老人格外兴奋!

郑爷爷:我们国家,高铁里程第一,速度第一,技术先进第一……我们国家很棒!

驾驶室里,武南机务段的高铁司机姚承,冷静沉着的驾驶着火车,他是年轻一代学赶先进的典型。姚承说,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每一步操作都关系到乘客和自己的安全。

40年过去了,今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并构成了四纵四横全球最大的高铁网。载着旅客们的归心和希望,载着爷爷奶奶的心愿,列车向前飞驰。

学赶先进的大幕从 “学习飞车黄和姚铁人”两位老劳模开始,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几十年里,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支撑起了铁路行业的巨大发展!郑昌明,李卫平,姚承,是千千万万热血铁路人中的一员,正是有他们的艰苦付出,才让中国铁路从望尘莫及到跟跑、并跑再到领跑,40年间,中国的高铁一路披荆斩棘直上世界顶端。在这里,要对所有铁路人说一声辛苦了。

来源:湖北经视《咵天——燃情四十年》丨记者:刘莹 李琪丨 编辑:赵瑾丨主编:余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