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跟跑到領跑,四十年間,這些鐵路人讓中國鐵路領跑世界!

今天的故事要從這樣一則消息說起。這則消息刊登於《湖北日報》1982年3月5日的報紙上。標題上寫着《“飛車黃”“姚鐵人”並肩駕車出行》。

“三月三日,著名老勞模、江岸機務段副段長黃義臣,又登上司機長姚福年的機車,牽引一列三千零五十噸的長大列車北上”“一路上火旺,氣足,站站正點”。消息最後稱“兩位新老勞動模範共同駕駛機車出行,拉開了鐵路全線學趕先進活動的序幕。”

大家肯定很困惑,什麼是司爐?火旺,氣足,又是什麼意思?90後,00後可能更迷惑不解,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火車?從當年到現在,鐵路事業飛速發展,中歐班列,高鐵,復興號,這四十年,又有着怎樣的變化?而這則新聞的主人公“飛車黃”和“姚鐵人”這兩位當年的新老勞模,還能夠找到他們嗎?

一輩子沒離開火車頭

爲了追尋兩位勞模的足跡,記者來到了報紙上提到的江岸區機務段。工作人員介紹,姚福年和黃義臣這兩位勞模安全行車的成績斐然。比如姚福年,從1957年到1984年這二十幾年的時間,安全行車102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40圈。然而遺憾的是,現在這兩位勞模已經不在了,但是,我們找到了跟他們是同一時代的另外一位老人鄭昌明

鄭爺爺今年已經84歲高齡,他的父親是中國最老一輩的火車司機,他17歲從鄭州鐵路局軍務學校畢業之後,就接了父親的班。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鄭爺爺:“開了43年的火車,從小就喜歡扒火車。我就一江春水向東流,一輩子都沒離開火車頭。”

鄭爺爺說,他們那個年代開的是蒸汽機車,速度的快慢,司爐是關鍵,因爲他掌握着鍋爐的火候,往鍋爐裏添煤,鍋爐燒的好,火旺氣足,火車就跑得快。投煤還要有技巧,周圍高,中間低,火纔會集中往高處跑。

而一提到“黃義臣,姚福年”,鄭爺爺和他的老伴李少青奶奶就彷彿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顯得格外激動。

鄭爺爺:黃義臣他那個時候有衝勁,有創新精神,他個子相當高,我們都叫他“飛車黃”;姚福年,我們都叫他姚安全,因爲他沒出過事故。

李奶奶:黃義臣“多拉快跑”,他膽子很大,敢闖、很猛,他是北方人,性格豪爽。他爲什麼“多拉快跑呢”?“多”是規定他拉6輛7輛車廂,他可以拉十幾輛、二十幾輛,車也跑得快。他這個人有闖勁。

“學趕先進” 人人的榜樣

黃義臣比姚福年年長九歲,兩位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全國勞模。在七八十年代,鄭爺爺所在的江岸機務段曾經掀起過一場“學趕先進”的熱潮。那個時候,黃義臣是很多人的榜樣,人人都學他。在那個火熱的年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四十三年間,鄭昌明從未出過安全問題,獲得了不少榮譽。

鄭爺爺說,自己獲得的這些榮譽,奶奶功不可沒,她爲了支持自己的工作,辭職在家裏照顧家人。正所謂家和萬事興,李奶奶默默地支持着鄭爺爺的工作。

1982年,“飛車黃”、“姚鐵人”的合作,拉開了鐵路線上學趕先進的序幕。可是在那個時候,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只有5萬公里,全國的9000臺的火車機車中,有8000臺是蒸汽機車,火車時速一般只有40公里。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爲了拉開鐵路大發展的序幕,無數人滿懷熱情,把一生的時光都獻給了鐵路事業。

喫的是“瞭望飯” 不能有絲毫馬虎

今年54歲的李衛平,同樣出生在鐵路世家,父親是一位老火車司機、他永遠也忘不了30年前,他上班第一天時父親對他的囑託。

李衛平:第一次當火車司機,第一次出乘的時候,我總是忘不了當時那個情景。我父親把他原來用過的飯盒交到我手上,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兒子,這個飯盒就交給你了,你可不要在單位丟我的臉。

一個小小的飯盒,意味着鐵路工作的艱辛,更象徵着鐵路司機的責任和重擔。

1986年10月的一天,姚福年正在主持安全會議。而22歲的李衛平就坐在臺下,認真的聽着前輩的每一句話。

李衛平:他當時說,幹鐵路乘務員這一行喫的是瞭望飯,不能有絲毫馬虎,這句話一直鞭策着我在今後的工作。

一晃32年匆匆過去,當年的小李已經兩鬢斑白。如今,李衛平駕駛的“和諧號”電力機車,已成爲全球最爲先進的貨運機車。這一趟從武漢到株洲,年輕小夥兒馬文超,擔任他的副司機,來回三十多小時的路程,師徒倆絲毫不敢放鬆。

2014年,李衛平獲得了代表鐵路司機最高榮譽的“火車頭獎章”,這是他最開心的事情。

李衛平:父親感到由衷的高興,爲我自豪。說我比他強。父親當時看了火車頭獎章後,一直捨不得放下。因爲這是他一輩子的追求,他沒有實現,兒子給他實現了,所以非常激動。我想到父親那個時候那滿含淚花的場景,我都有點想掉淚了。

40年間,中國鐵路披荊斬棘直上頂端

從1978到2018,40年來,從蒸汽機車到舉世矚目的高鐵。中國鐵路能夠完成跨越式發展,離不開幾代鐵路人的努力。還有一年半的時間,李衛平師傅就要退休了,讓他欣慰的是,自己帶出來的徒弟們,已經挑起了大梁,兒子也即將成爲一名高鐵司機。

八十四歲的鄭爺爺雖然跟火車打了一輩子交道,可自從退休之後,老兩口就再也沒有坐過火車。老人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坐一下高鐵,感受一下中國速度。這個心願,我們決定幫着老人完成。

七月十二日,闊別火車頭24年的鄭爺爺和李奶奶,第一次坐上了“和諧號”高鐵列車,兩位老人格外興奮!

鄭爺爺:我們國家,高鐵里程第一,速度第一,技術先進第一……我們國家很棒!

駕駛室裏,武南機務段的高鐵司機姚承,冷靜沉着的駕駛着火車,他是年輕一代學趕先進的典型。姚承說,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每一步操作都關係到乘客和自己的安全。

40年過去了,今年1月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佔全球高鐵總里程的60%以上,並構成了四縱四橫全球最大的高鐵網。載着旅客們的歸心和希望,載着爺爺奶奶的心願,列車向前飛馳。

學趕先進的大幕從 “學習飛車黃和姚鐵人”兩位老勞模開始,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幾十年裏,一代又一代的鐵路人,支撐起了鐵路行業的巨大發展!鄭昌明,李衛平,姚承,是千千萬萬熱血鐵路人中的一員,正是有他們的艱苦付出,才讓中國鐵路從望塵莫及到跟跑、並跑再到領跑,40年間,中國的高鐵一路披荊斬棘直上世界頂端。在這裏,要對所有鐵路人說一聲辛苦了。

來源:湖北經視《咵天——燃情四十年》丨記者:劉瑩 李琪丨 編輯:趙瑾丨主編:餘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