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世紀的商朝末年,作爲當時商朝諸侯國的周國,彼時的周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

大兒子泰伯,第二子仲雍,第三子季歷。按照當時的傳位慣例,將來的王位是要長子繼承的。

可是當時季歷先於兩位哥哥生了個兒子,叫姬昌——就是我們都熟悉的周文王。

而當時古公亶父非常喜歡姬昌,很想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孫子。但礙於長子繼承製,古公亶父整日鬱鬱寡歡,不久就生病了。很快泰伯知道了自己父親的想法,爲了順從自己父親的意願,泰伯帶着弟弟仲雍藉口給父親採藥,跑到了深山藏了起來。

不久之後,周王古公亶父去世了,他和仲雍回去奔喪。季歷和衆臣都要他接王位,但是泰伯堅決不從,料理完喪事後就帶領着自己的族人,遠走高飛舉族南遷。一路輾轉遷徙,最後來到了太湖之浜——現在的江蘇無錫。隨後泰伯在這裏安定下來,建立了以後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吳國。

季歷當上了周王沒有多久,因爲受到了商朝的迫害致死,於是泰伯又回來奔喪,衆臣再一次請求他當王。可是,泰伯又再一次拒絕,讓姬昌能夠順利的登上了王位。

正是因爲泰伯三辭王位,纔會有周文王的順利即位,纔會有後來的武王伐紂,纔會有周代商,纔會有周王朝800年的天下。

假設一下,如果沒有泰伯的三辭王位,還會有周代商嗎?歷史的走向又去向何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