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是很正常的,尤其對於小孩子來說,燈沒打開就不敢進屋,晚上睡覺關燈就想賴着媽媽,哪怕媽媽安慰孩子:“別怕”,也起不到絲毫減輕孩子對於黑暗的恐懼,而孩子的恐懼並不會因爲媽媽的一句話就消失,所以媽媽說出“別怕”這樣的話,不僅沒有理解孩子,更加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

心理學家說:對黑暗的恐懼是源於人類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所以媽媽再聽到孩子說怕黑時,儘量瞭解這3件事,可能是對孩子更好地保護!

1、知道自己沒有危險

當聽到孩子說“媽媽,我怕黑”時,你回答的兩個字反而傷害了孩子

孩子往往是因爲害怕某些生物會危及到自己危險,所以纔會在晚上夜深人靜時如此懼怕,媽媽就要告訴孩子並不存在這種危險。比如孩子害怕某些動物:像老虎、獅子、狼等等,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觀察,讓孩子知道這些動物都在動物園裏,是不會跑出來傷害到你的,也可以找一些和孩子害怕的東西相關的有趣圖片或故事,也能減少孩子的恐懼。

2、多瞭解害怕的事

當聽到孩子說“媽媽,我怕黑”時,你回答的兩個字反而傷害了孩子

孩子尚小,正屬於對世界充滿未知和好奇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沒有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所以一旦看了恐怖片或者聽說了神鬼之類的故事,就很容易在晚上越想越多、越想越害怕。

所以如果孩子怕黑,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世界有白天就有黑暗,白天太陽出來工作,人們也要起牀上班,到了晚上,太陽要去休息了,人也要休息,而這時,月亮就出來值夜班守護大家了,更應該告訴孩子那些傳言和故事都是假的,不會真實發生。

3、不要嚇唬孩子

當聽到孩子說“媽媽,我怕黑”時,你回答的兩個字反而傷害了孩子

有些媽媽喜歡採取特殊方式:“以毒攻毒”。讓孩子減輕恐懼,事實上,這種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導致孩子更加膽小,嚴重的還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經過上述內容,媽媽們應該有所瞭解,那麼你的孩子怕黑嗎?你又是怎麼做的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