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爲高中同學周凱旋特設的接風宴,竟然成爲了中科院研究生謝雕人生中的最後一餐。

“周凱旋已經到北京了。”前一刻,謝雕還爲周凱旋拍了照片,發佈在高中同學羣裏。然而下一刻,他卻被周凱旋用匕首連捅7刀,倒在餐廳的過道上,當場喪命。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周凱旋在席間突然起身用匕首刺向謝雕

今天上午,“中科院研究生被高中同學殺害”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

受害者父母謝中華夫婦表示,“一年裏兇手家人都不曾道歉,本次庭審訴求只有一個,希望兇手判死刑並立即執行”。

回顧:接風宴變成“送命餐”

2018年6月14日傍晚,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碩士研究生謝雕被高中同學周凱旋殘忍殺害。

餐廳的一段監控視頻,記錄下了案發的全過程,也震驚了網友:

被刀刺後的謝雕雙手捂住胸口,站起身來倉皇后退。周凱旋則再次發起攻擊,用刀接連刺向謝雕頸部。謝雕隨即面朝下倒在地上。周凱旋見狀仍未收手,衝上去繼續壓在謝雕身上,接連捅刺數刀,謝雕當場喪命。

更令人震驚的是,行兇後,看到謝雕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周凱旋甚至還高舉雙臂,擺出了勝利的姿態。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周凱旋行兇後高舉雙臂

據謝雕父親謝中華介紹,謝雕和周凱旋相識多年,高中同班又同宿舍。2018年,謝雕正在中科院讀碩士二年級,周凱旋則已從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畢業參加工作。

事發前不久,周凱旋在高中羣裏發出信息,表示自己要來北京進行辭職旅行。6月12日,周凱旋抵達北京。14日傍晚,謝雕將周凱旋迎進了中科院校外的一家餐廳。

可還沒等菜上桌,周凱旋突然掏出匕首,直接刺向了謝雕胸口。

緣起:幾句口角記恨2年

同窗多年,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以至於周凱旋對謝雕匕首相見?

據媒體報道,周凱旋事後向警方供述:事發兩年前的同學會上,謝雕說的一些話,讓他兩年來心裏不舒服。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殺人動機。

據謝中華回憶,在那次同學會上,謝雕還曾試圖安慰周凱旋,勸他振作起來。但聚會上的一場遊戲,打破了平靜。

原來,聚會期間,包括周凱旋、謝雕在內的幾位同學玩起了“狼人殺”遊戲,不久後兩人便吵起來,甚至差點動手。

至於爲何爭吵,在場學生表示,因爲事情不大,所以不記得了。

但周凱旋顯然將這次爭吵看得很重。

“案發前幾天,周凱旋還給兩年前聚會在場的同學發信息,還記得兩年前的聚會嗎,我要和他把賬算清楚。”一位兩人的共同好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扭曲:生活不順心生不滿

實際上,自周凱旋上大學後,日子就一直過得不順利。

據謝中華介紹,周凱旋從小成績就不錯,高考時也考上了川大,謝雕則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但因周凱旋對成績不滿,遂從川大退學復讀,第二年考入西安交大本碩連讀。

然而,讀書期間因沉迷遊戲,連續掛科,周凱旋沒能攻讀碩士。彼時,謝雕卻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

據媒體公開報道,畢業後的周凱旋在重慶找工作也不順利,考公務員也沒通過。

在謝中華看來,這或許是導致其心態扭曲的原因之一。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家人:事發至今未收到致歉

事發至今,謝中華表示,周凱旋一家與謝家同在一個縣城,但是案發後的11給月裏,對方卻從未聯繫過他們,就此事道歉。

“直到快要開庭了,他們才找到法官說,想和我們和解,但我們堅決不會同意。”

爲了給兒子討回公道,等待庭審的時間裏,謝中華走上街頭,將兒子被殺的事件公之於衆,希望借“萬言書”的方式,建議法院判決周凱旋死刑。據謝中華介紹:“到現在已有上萬人簽字,目前也已遞交給了法院。”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謝中華蒐集的萬言書

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周凱旋的家人也在開庭前向警方遞交過精神鑑定材料,表示周凱旋患有精神疾病。

而最後的鑑定結果顯示,案發時周凱旋無精神性疾病,爲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

網友:心理健康亟需關注

此案引發社會熱議。網友普遍認爲,行兇者是因生活不順、心生怨恨,而走上了極端。

有網友告誡:“可以跟君子打一架,別跟心胸狹窄的人結怨。”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有網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要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

幾句爭執記恨2年連捅7刀,血案背後的動機緣何如此輕率?

因爲幾句爭執記恨兩年,甚至不惜持刀殺人,這樣的殺人理由輕率而荒謬。

然而,此案不是個例。回顧近期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件,因爲日常瑣事的矛盾積怨,甚至是幾句口角,就做出殘忍過激行爲的人不在少數;而行兇者,更不乏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高學歷,甚至自帶“學霸”光環的人。

此前,“北大學子弒母案”嫌疑人被抓,吳謝宇殘忍的手段、周密的計劃,讓人不寒而慄。

上個月,南京中院公開審理研究生捅殺女友一案。2018年,丁某找女友姜某複合時,用水果刀將姜某刺死。辯護人說,丁某成績優異,是家中獨子,可以挽救,引起一片譁然。

更早的復旦大學投毒案,也是同學室友因瑣事心生不滿,逐漸懷恨在心。

……

這些慘痛的血案,應當引起反思。

對青年人來說,十幾歲到二十多歲,正是心理敏感脆弱、處事容易衝動的年齡。如果糾紛矛盾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解,積怨長期埋在心底,當“最後一根稻草”來臨時就可能會當場爆發,或者採用極端手段加以報復。

教育的目的,是爲了培養人格健全的人——人格的正常和諧的發展,應該是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地統一、平衡、協調,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從象牙塔步入社會,在競爭的殘酷和生活的重壓下,現代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當挫折來臨,或者人際關係出現危機時,如何以平穩、寬容的心態應對,如何避免過激行爲的發生,這是全社會亟需正視的課題。

新民眼工作室 森泊

來源 | 中國新聞網等

編輯 | 楊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