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一家齊上陣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下同

從觀賽者到參與者,從自己打球到全家齊上陣,今天,朱玲終於圓了多年的夢想--在新民晚報紅雙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開賽的舞臺上,"全家都來賽"。

自2005年以來,新民晚報"紅雙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開賽已經成爲上海、華東地區乃至全國乒乓球愛好者的迎新傳統節目。無論年齡、性別、球齡,這個乒乓大舞臺,都向你敞開懷抱。

解說員的角度

朱玲當過兩屆新民晚報紅雙喜杯的賽事解說,見證了新民晚報紅雙喜杯在民間的影響力,"不僅參加的乒乓高手很多,觀看賽事的乒乓球迷也很踊躍。"她記得,最高峯時,一場球有將近2萬人次觀看。朱玲介紹,"場地上的攝像機,聽我和搭檔的口令,我們看到哪個球檯比較精彩,就推近景過去,解說那張球檯的比賽。"

新民晚報紅雙喜杯上,誕生過不少精彩對決

上屆比賽中最精彩的一幕,令朱玲記憶猶新,"一個來自徐彙區少體校的小朋友,和一位老爺爺打,比賽很激烈,懸念保留到了最後。"朱玲說,"新民晚報紅雙喜杯的比賽很有意思,打破了很多限制,這在其他賽事中幾乎很少見到。"首先是性別上的限制,其次是年齡上的限制,幾代人同臺競技,這讓比賽充滿了樂趣。

參賽者的感受

看別人打球,自己也心癢癢。朱玲一直盼着有朝一日也以參賽者的身份,站上新民晚報紅雙喜杯的舞臺,尤其是能牽着孩子的手,一起參賽。

今年,終於時機成熟。混合團體賽報名5人,朱玲一家正好夠數,孩子們也長大了。大女兒10歲,球齡1年,一對雙胞胎兒子7歲,球齡2年。不過,因爲朋友的12歲女兒沒組隊,本着重在參與的原則,朱玲提議,讓小兒子把名額讓出來,"他到時候作爲我們的拉拉隊,給我們加油。"她笑言,將孩子們的名字組合到一起,隊伍取名"霖駿菲翔"。

肖晗與女兒出戰混雙

朱玲和丈夫肖晗都曾是省隊球員,退役後,肖晗曾赴德國參加職業乒乓球聯賽,戰勝過奧恰洛夫、莊智淵等世界知名選手。朱玲則在中乒院任教,並擔任國際級裁判長,今天的比賽,是她時隔20年後,再次上場參賽。"作爲前運動員,我還是有點錦標意識的。"所以她選擇披掛上陣,"至於孩子,我希望他們能體會到乒乓比賽的魅力。"

連續辦賽,不斷創新,是新民晚報紅雙喜杯的一大特色。本屆比賽首設團體混合制,每隊必須有一名女性參賽者。按道理,男性越多,水平越高,但在朱玲報名的隊伍中,一共有3位女性。"不管成績如何,我們首要的目標是參與。"朱玲還記得,曾經新民晚報紅雙喜杯還辦過雙胞胎組的項目,"可惜那時候孩子太小,希望將來這個項目會再次設立,讓孩子們組隊參加。"

家長們的期待

其實,大女兒小時候不喜歡打球,"因爲她覺得我們的要求太嚴格了,就比較抗拒。"朱玲說。直到去年居家期間,看弟弟們每天練球,女兒才萌生了興趣,也開始跟着父母重新學打球,這才越來越入迷。當時,朱玲和丈夫每天在家裏要陪孩子們打4、5個小時的乒乓球,全家其樂融融。

參賽選手樂在其中

如今,孩子們在學打球的最初階段,就獲得了參加新民晚報紅雙喜杯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意義很大。"在我們家長的帶領下一起參賽,他們躍躍欲試。"

2023年,新民晚報紅雙喜杯是朱玲一家人的開年第一項賽事,接下來,孩子們還將參加國青、國少隊的選拔賽,"如果輸了比賽,小孩子們還是會哭鼻子的。"但這無妨,因爲孩子們需要在比賽中歷練、成長,"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質。懂得如何面對勝利和失敗,這纔是最重要的。"(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

相關文章